跨国巨头退出海外资本市场
最近,若干知名的跨国公司频频退出海外资本市场,个中缘由不难想象,必定是这些跨国巨头在海外的资本市场上赚不到甜头。巨额的成本与低迷的股价,已经使跨国公司在这些“非本土”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无望。而退出才能使那些巨额的成本真正流向“生财”之处。
宝洁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家庭用品制造商宝洁公司12月15日对外宣称,其董事会已在前一天通过一项决议,准备让自己的普通股在美国芝加哥、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法兰克福以及瑞士股票交易所退市。宝洁寻求在这些交易所退市是出于自愿,至于退市的具体生效日期将取决于申请程序以及各交易所的内部规定。尽管这份文件并没解释宝洁公司为何会突然选择退市的原因,但是仅从他们退出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的原因来看,就能略知一二,与全球其它地方相比,该公司在法兰克福交易所的成交量太低,相较之上市成本和开支已不适宜。预计宝洁公司在法兰克福市场以及在德国证交所Xetra电子交易台的股票将在明年第2季度退市。
而英国互联网公司退出纳斯达克的收获也是巨大的:该公司节约了100万美元,因为他们不必再为美国监管当局那严格的会计制度和管理规定付费了。而该公司的股票依然在伦敦交易所进行交易,多年来,英国互联网公司在伦敦交易所一直高居标价榜首。
海外上市利益与风险并存
——利益
提到上市,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便是“圈钱”。如果说圈钱这个词容易让人有投机的联想,那么用“筹集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一说法来诠释企业上市的首要目的就更为平和而准确。对于诸多有产品有实力但却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而寻求出路的企业,尤以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为多,融资是一个长期以来的难题。加上国内的资本市场容量有限,创业板千呼万唤迟迟不出,企业家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是理所当然。同时,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成熟,资金供给充足,相关法制成熟,监管完善,手续相对便捷,并且各交易所勇于创新,适应市场的要求开发出针对不同企业不同要求的上市相关产品。这一切,使得海外的资本市场更适合企业的融资要求。
再者,在成熟规范的国外证券市场上市所需的信息高度披露对企业本身是一种促进。在海外上市,可以学到很多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成功的企业运作战略。海外上市对公司和产品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低估的宣传作用,可以得到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
此外,海外上市可以通过吸引高质量的投资者来提高企业本身的信誉度。对于企业来讲,管理战略的进步、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和来自各方面的合作机会完全有可能成为促进企业走向长期大规模发展的契机。
——海外上市的风险
企业海外上市的好处不言自明。除了能筹集大量的外汇资金外,它还有利于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加盟、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基金等,甚至是并购境外的公司。所以,企业赴海外上市的热情近年有增无减。但是海外上市的成本与风险更应该仔细研究和考虑。
拿美国为例,在美国通过IPO上市的平均成本达15%,如此高的成本让许多已实现境外上市的企业为此付出过多,而且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年费及上市的维护费用。收益与付出不成比例会导致巨大的市场压力,致使企业持续经营陷入困境。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外国企业去美国上市实际上是得不偿失,因为他们所面临的风险超过了从中获得的受益。
而更严峻的事情是,根据美国法律,一家公司一旦在美国挂牌上市,就不可能很快退出来。在海外上市手续繁杂,安邦的策略分析师陈功介绍说,根据国内标准,在国内完成上市审计有30张表格需要填。如果到了国外,根据国际会计标准上市审计需要填的表有2000张!工作量差别之大可见一斑。
此外,除了上市之际需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执行,上市之后企业也要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到香港上市的企业,将面临着高昂资金成本和制度性成本。这两大成本,将在未来对企业构成“陷阱”。
几大海外资本市场比较
2003年,中国企业开始在海外资本市场上曾经扬眉吐气。进入2004年的春天,更多寻求发展的中国企业渴望借助海外资本市场这块沃土汲取养分、萌芽生长。然而年初中芯国际在纽约和香港两市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表现又令中国企业充满了疑虑。实际上是否选择在海外市场上市,答案比是唯一的。关键是企业在选择海外上市时,一定要综合考虑上市所可能获得的资金、市场声誉等方面的收益,以及需要支付的上市费用、维持挂牌所需要付出的资源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在这两者之间权衡之后做决定才是理性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