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两会”期间,最先传出涉及澳门的“利好”消息,是中央政府将从6月1日起,在内地增加五个城市开放赴港澳“自由行”,使这类城市由现在的三十八个增至四十三个。闻此讯息,澳门有旅游业者估计,增多五个城市“自由行”,将为澳门增加超过50万人次的游客。
作为靠外来游客“揾食”的城市,澳门对此自然喜不自胜,因为游客来得多了,从赌场、酒店、餐饮、饰品到手信,各行各业都会增加收入。可是,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近年来,“自由行”开放的城市不断增加,来澳游客的人数也逐年上升,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金额并未同步增加,平均数反而有所下降。这一似乎很难令人相信的状况,恰好说明澳门还有潜力可挖。
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一度客居檀香山,对这个著名旅游城市如何吸引游客逗留略有体察。岛上除了阳光、海滩,还称得上景观的就是南北两大看点。南面是珍珠港,从进门看阵亡将士名录墙、纪念馆,入电影院看纪录片,直到最后登上军舰看海底的残骸,几乎每处都要三、四十分钟,加上排队等待,出得门来已去掉了大半天,只能次日再去北面参观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那里每个表演场地至少花去三十分钟,全部看下来,又是一个整天!所以,全美旅行社的“檀香山游”,全部行程都是三天两夜甚或四天三夜的。
由此想到,人文景观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借助创意吸引游客的眼球,留住游客的脚步。在这方面,有着丰富资源的澳门,似乎未能善加利用,颇有“暴殄天物”之憾,以致大多数游客进过赌场,看过大三巴牌坊,便以为是到过澳门也值回票价了。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澳门除了赌场,又岂仅大三巴而已?
今年是“澳门世界遗产年”,特区政府旅游部门以5,000万元的大手笔,在海内外举行连串宣传推展活动。但愿明年这个时候,游客们到澳门后,除了去赌场,去大三巴,也去其它颇有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的地方看看。或许,会因此在这里多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