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哪个最好吃 美国《商业周刊》选为○七年成长最快的亚洲企业。味千拉面



美浓客家之子 打造亚洲拉面王国

味千拉面负责人重光克昭笃信「分享」精神,把绝大部分的利润留给加盟者,近十年,海外加盟店快速拓展至近三百家,成为日本在海外市场最成功的连锁餐饮店,并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七年成长最快的亚洲企业。

台北市新光三越百货A4店地下餐厅,刚从荷兰谈定欧洲第一家加盟店的味千拉面董事长重光克昭,向台湾的合作伙伴吴亭桦询问:「在台湾做一个汤碗要多少钱?」听到吴亭桦报的数字后,重光克昭随手记在他的笔记本里,打算随后告诉荷兰的加盟者:「台湾的碗比较便宜,可以从台湾进。」

其实,重光克昭只需要按协议向荷兰加盟者收取加盟金即可,至于对方要怎么降低成本,根本不关他的事,但他就是这么从加盟者的立场替对方考虑。

吃完面,临走前,吴亭桦替她和重光克昭付了餐费,虽然吴和重光克昭是台湾味千的两位最大股东。重光克昭表示,他的父亲刘祥以前送货到加盟店时,吃完面一定付帐,虽是一笔小钱,却代表父亲希望加盟者能赚钱的心意。

「只有让加盟者享有加盟的最大利润,他们才会拚命,把味千的招牌开到全世界。」重光克昭十二月说这句话的时候,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台湾等九个以上的国家,味千已经有超过二九○家加盟店,而日本本土的味千拉面加盟店不过一五八家。说味千是日本最国际化的餐饮连锁企业,一点也不过分。

加盟者赚大钱

总公司赚小钱就好

比较味千总部和加盟店的营收,就可以了解重光克昭是如何与伙伴分享利润。例如日本各加盟店的总营收将近七十亿日圆,而味千总部一年的营收不超过十七亿日圆。中国味千市值超过人民币一一○亿元,拥有过半股权的中国加盟者潘慰身价人民币六十亿元,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榜首,但是重光克昭个人拥有的股权只有三.一五%,他作为法人代表的重光产业持股比重也只有一.二六%,总股权加起来不超过五%。

中国媒体在报导中国味千的快速成长时,都把功劳归在潘慰一人身上,并形容味千「在日本只是一个小小、名不见经传的拉面品牌」;日本总部也有人批评「为什么中方赚了那么多钱,而我们只拿到那么一点点?」

 味千拉面哪个最好吃 美国《商业周刊》选为○七年成长最快的亚洲企业。味千拉面

每次遇到这种质疑时,重光克昭都会响应说:「是一般日本公司,自然会这么想,但要作世界级公司,不能这么想。」

事实证明,味千拉面十年内能在香港、中国开设近两百家店,并成为中国第五大连锁餐饮品牌,重光克昭充分信任中国合作方,绝对是关键。

持股不过五%

逃过中国反日灾难

上海味千拉面在○三年底遭遇日本的「一番拉面」竞争,由于财力雄厚、产品与营销手法都与味千高度雷同,因此让较早进入上海的味千倍感压力。

在产品和营销策略上,一般日本企业都是由总部直接控制,但重光克昭却授权中方研拟应对策略。最后中方提出三项应对措施:一、菜单一年更换二到三次(中国之外,一般是一年更换一次),让菜色比对手多八十种;二、人均消费定在一人二十五元人民币(对手是四十五元);三、跟大卖场、书局合作,推出折价券。这三项营销策略成功击退一番拉面,奠定味千是中国日式拉面的第一品牌。

产品定位是另一项日本企业关注的焦点,传统日本拉面基本上只卖拉面和煎饺,但是味千在海外扩点时,就参考各地加盟者的意见,推出各种小菜,这正是味千在海外大受欢迎的原因。像香港加盟者开发的「金菇牛肉卷」,就是日本店没有的,但在日本之外,都卖得很好。

不过,对于核心产品──拉面,所有日本拉面店都坚持维持传统,但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重光克昭有时必须做痛苦的妥协。在日本,鳗鱼从来就是与饭搭配,但是在中国,鳗鱼拉面却大受欢迎,不过,重光克昭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仍然忍不住说:「喔!鳗鱼拉面」,透出几许无奈。

重光克昭在中国味千只持有不超过五%的股份,也让中国味千逃过中国反日运动的冲击。○五年,因为日本教科书中美化侵华暴行,中国各地爆发自二战后最严重的反日示威,上海、深圳的味千拉面店面被人民砸毁,生意也一落千丈,味千在中国面临存亡关键。

后来,中国味千在各家分店门口都贴上「味千拉面,一○○%港资,同族同胞,一样爱国」的横幅,中国网友查询中国味千的股权结构,也确认港资和中资占有绝大比重。此后,味千拉面被视为「中国人征服的日本品牌」,在中国各地就加速成长。

想要加盟

真心维系拉面味道才行

根据美国《商业周刊》掌握的数字,○五年中国味千营收不过六六○万美元,但○六年却暴增到一六三○万美元,一年成长一四七%。中国味千发言人笑说,反日反而让味千出了名。

经营一家拉面很简单,只要味道独特,就能吸引顾客上门,但是要在全世界开一千家店(重光克昭的目标),如何让第一家店和第一千家店的味道始终如一,就是一门大学问。

味千创业那年也是重光克昭出生的一年,从小,他就在店里煮面、吃面,因此,他说自己是味千拉面最老的老顾客,即使不做董事长,他也会是味千拉面店里最会煮面的大厨。十年前,父亲刘祥过世,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跑过全日本二百七十多家分店(现在只有一五八家),亲自品尝每家店的拉面,看看味千的味道有没有被坚持,显见他对核心产品质量的重视。

刘祥是来自高雄美浓的客家人,一九六八年在九州岛熊本开设第一家味千拉面,原先只是一个七坪大、八个座位的小面摊。以前,九州岛的拉面都以猪骨熬煮的白汤作为拉面汤底,原本猪骨的味道重,很多人不敢吃,但是刘祥从客家的调味料──油葱,研发出新调味料,能去除猪骨的腥味,在当地大受欢迎,刘祥的汤底被称作「白汤之雄」。

当年,为了维持这种独特口味,味千拉面的加盟者都必须是本店转业的学徒,后来,加盟店增加,但刘祥在选择加盟者时仍然非常坚持,加盟者必须打心里就喜欢吃味千拉面。直到现在,重光克昭问加盟者的第一句话仍然是:「你吃过拉面吗?」不久前,重光克昭拒绝一位旅居法日本妇人的加盟请求,就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吃过拉面,即使她在法国已拥有四家餐厅,能力和财力都非常雄厚。

九成中国盟友

让味千快速崛起

其实,看加盟者吃面的感受,只是重光克昭挑选加盟者的一个方法,最重要的是看对方是否认真对待味千拉面这个品牌。

像挑选中国加盟者潘慰,最初,味千只让潘慰在深圳生产供应香港味千所需的面团,制作这种面团需要十多种从日本进口的面料调配,既花钱又费时,但潘慰不像一般中国商人那样马虎,而是按日本总部的规定,确实进料、按规范生产。相反的,某知名冰淇淋在深圳的代工厂,就因轻忽作业程序而出过大错误。

至于另一位打开味千在香港市场的加盟者郑威涛,重光克昭还记得九六年时,他曾向郑威涛建议从台湾进口面团,以节省成本,但郑威涛拒绝,坚持以高价直接从日本进口原料。

如果仔细研究味千的海外加盟者,可以发现味千与其它日本连锁店的不同,一般日本连锁店都选择日本人掌控一切,但味千的海外加盟者九成以上是由华人掌控,他们与重光克昭都有私交,像台湾加盟者是重光家族的世交、纽约的加盟者是潘慰亲友、温哥华加盟者是曾经替香港味千拍广告的香港导演、洛杉矶加盟者是香港味千的律师等。

为了展现国际化决心,重光克昭还带着妻儿移居香港,现在他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日本,三分之一在香港,其它三分之一时间在世界各地跑。而且,日本之外的加盟总部设在香港。

《美国商周》指出,此次入选亚洲百大成长最快的公司,一半以上是中港台公司,其它入选的新加坡及南韩企业,也都是因为深耕中国市场而快速崛起。有一半日本血统的重光克昭,在海外的盟友九成是华人,与华人结盟打天下,结合日本的专业及华人的人脉,正是味千拉面快速崛起的主因。

重光克昭最想征服台湾人口味

父亲刘祥44岁才生重光克昭,因此10年前,父亲过世时,重光克昭感觉上像是同时失去了两位亲人:父亲和祖父。父亲生前,每年寒暑假,都带着重光克昭姊弟回高雄美浓老家,死后,更把一半的骨灰放在台湾故乡,因此重光克昭每年都带着日本妻儿回台扫墓,今年以来,他更是经常回台湾,看望因病住院的伯父。

父亲生前,味千每逢22日就降价,回馈老客户,后来,父亲恰巧也在22日过世,因此,重光克昭只要在日本,每逢22日一定亲自下厨,煮面给顾客吃。

今年是味千成立40周年,与味千同一年出生的重光克昭,年初决定今年内到40家老人院,煮面给老人吃,以示感谢他们对40岁味千的照顾。

很多人以为重光克昭有两个大他十多岁的姊姊,又是家中惟一的男孩,从小一定占尽便宜,不懂与人分享。听到这里,重光克昭就郑重澄清:从小,父母在店里忙,是他煮饭给两位姊姊吃,不是姊姊煮饭给他吃。而且,从小三开始,他就参加学校棒球队,一直到现在,每个月还跟同事至少打两场球,在棒球队里,讲究的就是学长学弟关系,讲究的就是分享,尊重前辈。

1994年,父亲在台湾开展味千海外第一家加盟店,却以失败收场,这件事一直是父亲的遗憾,今年四月,重光克昭决定重返台湾创业。这中间还发生一个小插曲,原来中国味千觉得「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要由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味千来主导台湾的加盟,但重光克昭坚持由日本总部负责台湾加盟事宜,最后,他等不及,自己亲自跳下来,出资五成,直接担任台湾味千的董事长。

小平头、90公斤的身材、POLO衬衫扣子解开到第三颗、袖子挽起,重光克昭长相活脱像个日本浪人,不但长相不像中国人,而且,他也已经不会听,也不会讲中文,但这一切似乎不影响他对台湾这块父祖之地的想望,他打算在台北开10家分店,并且从明后年开始向中南部展店。

重光克昭说,他想告诉父亲:「我要把你的拉面,带回你的故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8912.html

更多阅读

前四后八低价出售 美国《新闻周刊》被以1美元低价出售

  据美国《新闻周刊》8月2日报道,《华盛顿邮报》公司日前宣布,已经与美国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创始人西德尼·哈曼签署协议,同意以1美元的低价出售《新闻周刊》。   《新闻周刊》创办于1933年2月17日,1961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出资收购

《商业周刊》:未来软件业将是‘失业之旅‘?

  导言:即将于3月1日出版的《商业周刊》上发表封面文章指出,对于美国300多万软件从业者来说,过去的辉煌已经不再。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都把编程的工作专业到海外,这样的转移影响的职位动辄数以千计。硅谷老兵们正在面临着失业的威

《商业周刊》:网络效应主宰电子商铺的崛起

    导言:《商业周刊》12月29日刊登报导指出,互联网为买方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他们得以直接接触众多卖方,同时互联网也把卖方直接推到消费者面前。    用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为网络效应的现象来解释,那就是一件商

年度十大新闻评选 《商业周刊》评选出2004年度十大创新技术

新浪科技讯 美国当地时间12月30日(北京时间12月31日)消息,在2005年即将来临之际,《商业周刊》评出了2004年度的十大革新技术。这些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基因研究到能源利用,可谓无所不包。下面就是这十大革新技术的简介及应用前景展望

声明:《味千拉面哪个最好吃 美国《商业周刊》选为○七年成长最快的亚洲企业。味千拉面》为网友我很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