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什么救世主
——谈国产手机的发展之路(一) 看过了许多有关国产手机的出路的文章,个中不乏独到之处、中肯之言,民族产业的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感叹于某些国产手机品牌的“不幸与不争”,笔者在2005年春的一个雨夜,也想为国产手机品牌进上一份忠言,不敢说良方,见仁见智吧。 在开始正题之前,还是让我们回顾一下国内手机业的发展历程,早在模拟网时代,无线通讯设备(那时还统称大哥大,手机的说法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广泛接受)还是洋人的天下,MOTO、爱立信、西门子们独自悠悠的品尝着大餐,现在的国产品牌在那个时期就像一个吮吸着棒棒糖的孩子看着“洋人”们手中的“和路雪”。 大哥大在少数达官贵人手中玩耍的时候,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摩托罗拉公司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瑞典爱立信集团在中国占有数字移动电话网络产品一半的市场,加上从海外直接进口的手机,约占有中国数字移动电话四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光北京爱立信公司1997年就占有中国手机市场15%的份额。总营业额突破20亿元;芬兰诺基亚集团与摩托罗拉、爱立信一起在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并驾齐驱,其在广东就有百万用户;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在本土有两家手机工厂,占有亚洲市场12%的份额,该公司声称阿尔卡特手机和基站设备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11.5%,居第三位;此外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经济型手机销势见好,且预言在2000年成为中国三大移动电话供应商之一;德国西门子生产销售的手机逐步赢得国人的认可;日本NEC公司也在加紧拓展市场。超级跨国公司正凭借其领先的科技力量和强大的经济后盾占据着我国移动电话绝大部分市场。其实我国完全国产化的手机,在90年代初由邮电部四所和江阴智能公司研制开发成功模拟手机并经过邮电部鉴定通过。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全国产化YD一9100模拟手机试产千余部,只可惜还没来得及进入市场便遭淘汰。深圳国威也生产出国产手机,南京熊猫集团也推出了“熊猫”移动电话产品,电子部七所自主开发研制成功数字手机样机也通过了科研鉴定,只是市场上很难看到国产手机的踪影。随着1994年GSM制式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引入,移动通信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的第三个移动电话大国。
从中科健的第一部商用国产品牌数字移动电话诞生,国产手机品牌大军渐渐形成,7年的发展历程有辉煌,有成功,但更多的还是现在的失落与困惑:2002年国产手机突破市场份额的一半到2003年的份额急剧下降一直到2004年的惨淡败北,国产手机的辉煌一如夜空中的流星划过,一瞬间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留下的是“划过”后的迷惑和真空。是谁制造了这个结局?有句话说的好:我们不怕摔倒,是怕找不到绊倒我们的石头。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石头在哪里。
其实,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大家都很明白崛起的原因,国产品牌在波导为典型例子的营销模式带领下,在洋品牌相信自己的技术优势的打盹中迅速营建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从厂商到国代再到省代地代,国产品牌无一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员建设自己的销售队伍将自己的产品从产品下线一直跟踪到零售柜台,到了柜台还有海量的促销人员在张贴的大量的海报,摆放着丰富的促销礼品;难怪业界形容波导这样的厂家的“天下第一网”,就是其销售网络。经销商在那个时期就是一个平台,承担着物流和资金的平台,短时间内建立的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让产品能够迅速的到达销售终端,进入消费者眼球的几乎全部是国产品牌的信息,加上国产品牌的多样化外形设计,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要求;TCL的宝石手机将手机这一通讯工具赋予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也许有人对“乡长太太专用机”(当时业界很流行这一说法,不排除竞争对手炒做之嫌)嗤之以鼻,但笔者认为赢得了市场取得了利润这是根本,在没有技术优势的背景下的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很好的思路。TCL最早提出的“科技美学化”将科技与美联系到一起,我们暂且不管是不是生拉硬扯,但这种思路在那个时期无疑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波导的“手机中的战斗机”的产品概念就是争夺了中低端的市场,老百姓在前期运营商网络质量差的时候希望有强信号的手机可供选择,波导的产品定位及宣传无疑也被市场证明是明智的。这两大国产手机品牌能挺过2004年国产手机的冬天,前期赢得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是重要的支撑力量。 但是“天无百日晴,花无百日好”啊,洋品牌们终于从技术优势的自恋中惊醒过来,放下了原来高高在上的架子,拉低了产品价格,推出了低端机型,组建了地市级的销售及市场队伍,国产手机的优势在洋品牌抄起同样的家伙下显得英雄气短,面对洋人们同样的到达终端的“柜台之争”,一时间似乎乱了阵脚,开始了价格之争,殊不知正中洋人之下怀,笔者插一句,“可口可乐在华奋斗十多年才赢利,百事可乐近20年在华业务没有赢利,我相信一定有人不相信这则报道,但这是事实。”(姜汝祥著《差距》),他们亏得起去培育自己的品牌消费群体;但国产品牌的降价似乎只为了一个目的:保住自己的份额不下降,但是这没有利润的份额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所以笔者认为正是中了洋人之下怀:让你自己慢慢给自己放血吧,等你造的血没有放的血多的时候,我再来收拾你!虽然没有调查,但我绝对相信:手机的第一次大幅降价跳水是肯定国产手机所为!份额降低了,沉不住气了,无法向证监所及董事局去汇报战果了,只有通过降价保住自己那可怜的份额与自尊。国产品牌很多都是上得去,下不来!短期行为多于长期行为,最后在降到自己的底线的时候草草收场,感叹一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这就是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寿命这么短,目光太短浅,从没有真正想过去做一个百年老店。04年的易美崩盘被认为是国产手机品牌的第一张多米诺,果不其然,熊猫的退出,中科健这曾经国产品牌的老大的陨落,无一不让人心痛,让业界心寒。为什么说大部分国产品牌没有成为“百年老店”的意识?让我们看看国内手机厂商的一些“跳梁”们就知道了,早期国产手机的牌照是审批制,只有国家审批之后方可进行进入生产环节,门槛就形成了,一些厂商就打起了出卖牌照的主意,将自己的牌照出租给没有牌照但有研发及生产能力的厂商,每个机器进入销售环节就收取30元左右的费用,一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让笔者想起过去的地主们高卧床头吸着烟枪收缴着佃户租子的情形,虽然不是很恰当,但可以想像他们半夜数钱的丑恶嘴脸。出租牌照最终是极大的扼杀了中国民族手机品牌健康发展的前景,笔者深恶痛绝,这算是国产品牌中的败类。当然国产品牌中有保全品牌不落的将士,但是目标的不专一同样走了弯路,在自己市场份额下落的时候没有专注于产品的深度研发而转眼于别的产业,前两年有些国产品牌大碗将目光投向汽车行业就是一个例子,结果摸了一下,烫了手又放弃,损失了资金不算,耽误了时间是最可惜的。多元化发展不是错误,但没有客观详细的调查匆匆上马,失败是必然的。国产品牌在大红大紫的时候没有投入精力深度研发是今天败北的根本原因,也许有人要发问:你以为研发就是今晚投入明早产出的事情?笔者这样说是基于市场前提的,再怎么说洋人们还是没有自己人更了解中国市场,我们短时间内的确无法和洋人们在技术上拼个高低,别洋人们搞上了蓝牙我也整上,你加了红外我也加,你的40和弦我60和弦,你80万像素我100万,整来整去还是被洋大爷们牵着鼻子走,成本增加了价格还要比别人低,本质上不还是在放自己的血吗?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还是自己人最清楚,没有多少老百姓用得着蓝牙这玩意儿,多在实用好用和服务上下下功夫,老百姓会买帐的。我们有洋人们没有的优势,就是我们能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都是自己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咸淡还不知道吗,我相信只要大家愿意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认认真真的做作业,是完全可以了解“劳苦大众”的心声的。从调查到研发生产,从销售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老老实实去做,作秀的事情少做,务实的多做,都是一样的配件,为什么我们组装起来就是比洋人们质量差,不是产品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就算是我们的装配环境没有恒温恒湿,没有无尘化操作,但售后服务总可以完善吧?服务态度总可以友好吧?归根结底还是管理的问题。这让我想起海尔第一批电冰箱下线时候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有人说,没有张瑞敏抡起大锤就没有海尔的今天。没有以消费者为主体意识的企业是不可能被消费者所买帐的,所以笔者希望有志于成为“百年老店”的国产品牌们低下头来,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定位产品,发展技术没错,迷恋技术就是错,和大象一起跳舞就是要找到大象无法到达的空间寻找机会和市场,专注于切实可用的功能开发,专注于老百姓的需求做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业界风传3G牌照今年将发放,市场利润的预计吃惊的让人合不拢下巴,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
文章写完的时候,雨已经停了,初春的夜晚乍暖还寒,窗外夜空如墨,但我相信:天快亮了,太阳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