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用户在不长的10几年历史上产生了三次增长浪潮.第一次是96年到2000年,这5年新上网的主力军是本科以上的大学生,IT业从业人员和白领阶层.由此成就了以通讯(EMAIL和IM)和资讯(新闻和BBS)为代表的网络核心应用服务以及相应的广告商业模式.第二次是01年到05年,这5年新上网的主力军是高中和大专文化,30岁以下的学生,服务业从业人员,由此成就了以搜索,游戏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服务,以及喧嚣一时的无线服务.第3次应该是从06年开始到2010年,这5年新上网的主力军应该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20-49岁的初高中文化的中青年.上篇博客说过,18岁以下的青少年虽然新上网的很多,但和随年龄增长自然脱离这个年龄组的人数相比,增长不显著.而真正体现人数绝对增长大幅度提高的应当是20-49岁,特别是30-49岁的中青年人群.根据CNNIC的报告, 我们可以更仔细地看看未来几年网络用户结构的变化趋势.
表1.按教育程度划分的网民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08统计年鉴和CNNIC08报告
中国人口中小学教育程度的只有3.6%上网,初中教育程度的只有不到20%,都不到网民占总人口的比例(22%),但人口数量巨大,9亿人,占总人口的80%.这9亿人中只有1亿是网民.显然这是今后网民增长的主要来源.人口中高中教育程度的已有近八成上网了,而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已经百分之百是网民了(由于国家统计是07年数据,加上抽样误差,比例超过了100%).这样看来,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新网民增加主要依赖于每年从初中升学上来而且还不是网民的那批人了,一年一千来万.如果今后5年会增加3亿新网民(相当于现有的网民数量),那么,其中5千万会来自新高中生,1亿来自在校的小学和初中生,剩下的1亿5千万只能来自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的成年人了.具体算法不复杂,不过一般人只关心结论,不关心过程,这里就不说了.
表2.按网络普及率和增长率划分的地区
从地域看增长(表2),可以大致分成四类.08年全国网络普及率是22.6%,增长率是41.9%.二者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可以算当红地区,高普及率低成长率的可以算成熟地区,低普及率高成长率的可以算发力地区,低普及率低成长率的可以算潜力地区.粗看起来,这和各地区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地理条件等有关,但也不尽然.例如,网络普及率北京,上海达到60%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青海和新疆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安徽和河南只有11-13%,居全国各地区之尾?西部地区增长率高容易解释,起点低所以进步快,但为什么同样低起点的安徽,江西,吉林增长率也是全国最低的?尤其是安徽,江西和内蒙,普及率和增长率双居全国最后,江苏的增长率位居全国倒数第一,不可思议.也许和各地区电信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地区政策有关吧.
表3.城乡网络普及率
从网民居住地区的性质看(表3),现在10个网民有7个住在城市里,3个住在乡下.城里人10个有三个半上网,乡下人10个只有1个上网.所以,现在的网络服务,尽管五花八门,云山雾罩,但基本品位,逻辑和重点是按照城里人的路子来的.考虑到消费水平的差异,应该说做的没问题.但是,事情正在起变化.农村网民的增长正在以大大高过城市网民增长的速度发展着.08年,城市网民的增长速度是35%,农村却是60%.城乡网民数量的巨大差别正在快速缩小.
表4.五年内城乡网民增长预期
和上篇博客一样,我们也可以做个粗略但不离谱的预测(表4).如果5年后中国的总人口是14亿,城市化程度达到50%(现在是以每年1-1.5%的速度发展),那么城乡将各有7亿人.如果5年内网民数量翻一番,增加3亿人,达到6亿网民的规模,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就可以实现(08年41%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不然4年后中国就人皆网民了).再如果5年后网民的城乡比从现在的7:3变成6:4,那么在新增加的网民中城乡新网民将大致各占一半,一亿五城里人,一亿五乡下人.6亿网民中,3亿6城里人,2亿4乡下人.
农民基本住在乡下,但住乡下的不都是农民.无论住什么地方,相当一些网络需求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以城里人为基本诉求对象的网络服务格局相当一部分可以维持不变.但是,城市生活方式和乡村生活方式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2亿4的巨大用户基础不应该不受到比现在更大的注意.
总结这2篇博客,未来新增网民中有三个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人群:1)20-49岁特别是30-49岁的中青年新用户;2)初中教育程度的新用户;3)居住在乡村的新用户.这三个人群是未来网民增长的主力军.三者交集,重中之重的就是20-49岁,初中教育程度,居住在农村的新用户.至于网民结构的变化会给我们从业人士带来什么机会,挑战和风险,应该是下几篇博客的主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