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讲述危机发端的真实内幕:恐慌害死熊》
现在,如果他们以这一数额为基础将其扩大到10倍或12倍,然后以接近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给保证金贷款提供资金,他们基本上是在为他们的投资者印钞票。从这一策略来说,他们正在节省两位数回报。这是利用抵押贷款本身作为一个平行。就像买房子:你用20万美元买了所房子,但是只支付了4万美元首付,这样就节省了其他资金。这里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贝尔斯登基金个案中,对冲基金经理人会选择高利率的信用机构,如以高出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约100个基本点购买债务抵押证券。想想看,作为对他们“房产”的抵押贷款,也就是谈论中的无抵押证券。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他们要支付的利息比自我投资产生的收益低1%(100个基本点)。 正如我曾说过,风险与对冲基金如影随行,但这些投资经理经营的风险是,如果他们投资相关资产的股票下降——哪怕只是几个点——他们将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如果股票最终下降的不仅仅是几个百分点,那么我们所说的就是全面彻底的损失问题了。这里的核心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投资战略。这没有火箭科学那么复杂,尽管性质相当简单,却可以使你大赚一笔。但如果不慎,你也可能因此倾家荡产。 回到我们20万的房子上来,你从预付定金里获得了价值4万元的股本。在今时的房地产市场,假设你的房子已贬值到16万以下。那么你的4万股本也就被蚀掉。但是房主很幸运,他的抵押贷款没有增收保证金。也就是说,银行不会要求房主再付4万股本交付账户以补偿价值的下降。然而,投资基金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们是受保证金要求,资产值下降的过低时,其中的差额必须以现金补足。当这些按揭证券变得如此贬值,经理们就会突然消失。不过,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投资者要求他们赔偿。就像许多其他投资者,他们信赖经理。这就告诉你,你应该始终关注自己的投资,无论它们会有多大,不管经理们在哪里念的商学院。
![一剑封喉选股公式 第24节:第三章 谣言起一剑封喉败局定危在旦夕(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4355448395.jpeg)
马修·单宁和拉尔夫·乔菲这两个不幸的对冲基金经理于2008年6月19日被联邦调查局的人带到联邦拘留所。做了一个不明智的投资决策——或者建议别人做出同样愚蠢的投资决策,然后向其收取高额费用,这也算不得是犯罪。但是对投资者撒谎就是犯罪。据报道,乔菲会从自己所持的资金股份中调出200万美元,同时向投资者保证一切都将平安无事。他们一直在和别人保持邮件联系,邮件这样说道:“次贷市场看起来非常糟糕,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关闭资金。”这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彻底垮台后针对投资者的反映采取的第一次刑事指控。但投机者预言这不会是最后一次。尽管媒体的报道相反,逮捕行动并非源自贝尔斯登破产,而只是由于两名男子对投资者的对冲基金撒了谎。对我来说,这是对我曾深爱过的公司的倒闭事件中又一个令人难过的附注。 八月初休假完毕后,我回到办公室,重新振作起精神,但仍对自己何去何从感到不安。回到纽约,坐到贝尔斯登办公室时的情绪就好像自己刚从葬礼上回来。我的同事们天天上报,觉得自己好像被围困了一样。不幸的是,他们几个月前就应该习惯这一切。我们都在周围迷茫地游走,等待我们的仙女教母从天而降来搞定所有这一切,收拾这个烂摊子,这个一直让我们沮丧的金融烂摊子。也许她有一些新的童话魔法,瑞奇马林一直未能把他弄到手。这确实已经到了我们要祈祷某种神圣力量干预的地步,我们需要上帝的某种意旨来拯救自己。阅读当天报纸这样简单的事情曾经带给我们的快乐已经不复存在。贝尔斯登在媒体上是个笑话。更重要的是被经济专家视为批评对象,他们认为贝尔斯登的金融危机是自己酿造的苦果,也是公司内部出现更大问题的征兆。这些经济学家表达的基本含义就是,似乎我们活该遭遇这一切。 作为贝尔斯登的员工,工作后我们出去喝咖啡或饮料时总会受到鄙视、指指点点以及轻蔑的嘲笑。尽管金融区规模很大——在FiDi平均每个工作日约有30万名专业人员工作,他们都知道你在哪家公司上班,主要因为我们都认识其他所有公司的员工。如果被看到与别的公司的人在一起,那就说明你和该公司有往来,这是美国企业版的六度分离。因此,在一个有着1000万居民的城市中这个30万人的小圈子里,放个屁都众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