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讲述危机发端的真实内幕:恐慌害死熊》
但是,难道谣言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击溃一家公司么?著名投资家马丁.惠特曼在致他的“第三大道价值基金”的股东的一封信里面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贝尔斯登的破产给予我们的沉痛教训之一是…如果某个公司的业务需要经常性地进入资本市场以求生存,或该公司可能因为一场谣言战役而失去它的客户群,并且投资者将进一步因该公司业务减少而承受损失时,我们应避免持有其普通股”。 有关贝尔斯登资金短缺的谣言足够生成一项很有说服力的预言,即贝尔的信誉不可靠,并且对贝尔的主要客户来说,转投其竞争对手是既简单又安全的对策。谣言变成“事实”的结果是制造了银行的挤兑局面。如果贝尔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资金注入,这次挤兑本可以被阻止或逆转。但令人惊讶的是,贝尔没能够获得资金。作者提出了几个假设来解释这一损失,其中一个着眼于贝尔一直是一个行事风格迥异的公司,即不走寻常路线,不按常理出牌。另外一个假设是针对另外一个事实提出的,即贝尔斯登作为美国金融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员是不可能落入异邦之手。无论缺少资金来源的原因是什么,显而易见的是贝尔不能如德雷克塞尔Burhnam兰伯特集团有限公司在1990年时那样放手。 从这时开始,故事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目前美国财政部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必须介入了,公司的命运不再由管理部门、持股人或员工决定,而是由财政部和联邦储备银行来操纵。为什么呢?原因是政府管理者不希望由于贝尔斯登的瓦解影响到美国的财政系统而受到指责。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阻止贝尔的经济下滑问题。作者大篇幅地深入分析了关于决策人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在考虑的问题。3月16日,星期日的晚上,媒体公布了这样一条公告: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贝尔斯登,在贝尔较少的流动资产的支持下,美联储提供了300亿美元作担保。贝尔的员工持有30%的股份,却只能眼看着他们的股份变得不名几文,还要担心失业的危机。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 第2节:恐慌害死熊 前言(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435955161518.jpeg)
更令员工们和所有人困惑的是,几乎在同时,另一条公告被发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推出了一个借贷工具,目的是帮助像贝尔这样的大公司在证券化市场上融资。借贷期最少为六个月,视情况还可以延期,并且可用一系列的投资级债券来作为抵押以延期信用。为什么这笔贷款没能在第一时间到位阻止贝尔的陷落呢?为什么贝尔会以跳楼价卖给大通摩根?为什么是大通摩根而不是其他的投标商?班博和斯宾塞花了大量笔墨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贝尔只是一个牺牲品,是为了告知世人特别是华尔街的人们,“强者不倒”这样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用的字眼是“道德风险”,与保释罪犯时所冒的风险有异曲同工之处,当有人被保释时,其他人也会效仿,无所顾忌的做坏事,然后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够被保释出来。基于这条重要的指导原则,贝尔作为牺牲品被献出去了,以确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 ——费尔南多·戴兹 费尔南多·戴兹是美国雪城大学MJ。惠特曼管理学院的MJ。惠特曼金融副教授。他还兼任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研究生院的金融客座副教授,主讲衍生金融商品交易和金融工程课程。戴兹教授还是M&E金融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M&E金融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他的研究不仅出现在学术期刊上,还经常在一些行业出版物上发表,例如资产管理统计公司(MAR),《巴克雷期货管理报告》,《能源导报》,《金属导报》,《未来》等等。戴兹教授与SECGlobalSettlement旗下的IndependentConsultanttoUBS进行磋商,在学术论坛和行业论坛上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曾参与顾问咨询的公司有纽约州电气公司,EL帕索能源公司,全民能源公司,Connectiv,Agway能源公司,尼亚加拉莫霍克电力公司,巴克雷贸易集团,CaixaCatalunya——西班牙第三大储蓄银行,和MEFF。戴兹教授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