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接了一个项目,客户是做电信运营商的SP,SP全称Service Provider是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提供商。记得4年前,我接触过一些SP,觉得这个行业非常乱,管理根本就不规范,而且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如此,很多SP在05年之前,都混水摸鱼得捞了一大把,但是后来“国家信息产业部”,也就是现在大部制后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一系列的严打政策,取缔了很多不合法、不正规的小SP,后来的垃圾短信、垃圾广告也就少了很多,最近的一次是,分众无线的“短信门”事件,在08年3.15晚会上被央视曝光,毁了分众无线的上市梦。
由于工作的习惯,在见每一个客户之前,我都要求自己对客户先要有一定了解,因为没有与客户面谈过,对客户内部管理的情况,我无从知晓,所以我先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情况、行业特性、未来前景等等,只有这样,在未来帮助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时候,才能提供外围的参考,也就是“SWOT”分析里面的“O和T”部分。
据我的了解,做SP的企业,跟我们做管理软件的企业是一样的,无非两种模式: 一、做大做全,追求广度,市面上有的东西,我们都干,干一点,客户需要什么我们都能提供,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二、做细做精,追求深度,朝着一个方面深化应用,搞核心竞争力和搞差异化优势,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一部分人需求。
而SP这个行业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方面:产品创意、营销策略、运营能力!但是由于门槛比较低,进来的公司也很多,竞争很大。我接触过一些搞风投的人,我觉得这种企业很难拿到风险基金,首先,很多这样的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风投要投钱,一般都要有抵押品,可能是相应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或者是核心地可执行的独有优势等等,但是这种企业没有。其次是这种企业的经营风险过高,不符合风险投资的三大原则(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再者,这种企业的社会信用偏低,中国的手机用户估计99.9%都受到过垃圾广告短信的骚扰,人们不厌其烦,普遍认为这种企业存在某些方面的诈骗行为(即使没有)。
客户除了总部在广州之外,全国还有10多个分支机构,广州是决策中心,个人认为这种企业上信息化,主要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全局库存的问题,总部及时了解各机构的脱销/滞销情况,统一调配各地库存往来。2、利用信息系统做到统购统销,各地的采购权和购买需求统一收回总部,由总部出面与供应商议价,提高议价权。统一销售政策,再下放到各地执行,避免恶意串货的行为。3、严格执行信用控制,避免资金回笼不及时所产生的资金链断裂。4、通过信息系统,做到单、证、账、表、物一一对应,避免资金的体外循环!5、及时实现合并账务与合并报表,为高层的快速觉得提供分析的依据,两个同样规模的SP公司,一个合并报表5号能出来,另外一个要15号才能出来,前者必然比后者多了很多时间,去做考虑做调整做决策!
企业管理都是相通的,接触一个新的行业或者新的客户,我都在不断地学习,我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归纳总结,并不断验证。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