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战士生存必杀技:乙的生存法则》
我们需要对乙做出新的定义 在天干地支中,乙是出现在甲之后的名词。单纯来看,乙是紧跟着甲的第二位。但是,如果在商业关系中结成了甲和乙的关系,那就需要对乙重新下定义。 乙提供服务,甲付出报酬。因此,参与更多劳动、做更多工作的人是乙。而且乙的人数相对于甲要多得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乙的生产力要比甲更强。推动社会前进的人主要不是甲,而是占据多数的乙。尽管这样,乙的排名却常常在甲之后,这是因为甲乙关系遭到了扭曲。 商务中的甲乙关系体现了当事双方的力量对比。乙被视为在甲的压力下生活的弱者。这时候的乙是这样的形象: “不如甲有能力,受到甲的束缚,也受到甲的恩惠,不能离开甲,看甲的脸色,服从甲的命令,随叫随到……” 从这里可以概括出对乙的印象,“懦弱、没有自尊、卑微、被动、没有主人翁意识、没有梦想”。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意对乙做出的这个定义,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观察周围的现实,就会发现这么说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像这样的乙真的太多太多了。扭曲的甲乙关系让乙失去了自我,安逸于主从关系。

最能直截了当表现这种状况的例子就是老板和职员之间的思维差异。老板提供资本,员工付出劳动力,各自都有“投资”。由此来看,这种甲乙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首先,有钱的人可以左右通过提供劳动力赚钱的人的业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至于他的要求是否合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掌握金钱的甲的利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甲的要求,乙的处境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甲们看上去似乎彻底压制了乙们,可以领导他们,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乙们的心理和态度也同样令甲们无可奈何。甲投入了资本,不得不千方百计创造出最多的利益,不让自己的资金付之东流。而职员不管对公司怀有多么深厚的感情,都不可能和老板有同样的心态,也不可能像老板那样玩命工作。职员只会“按照我的方式”努力工作,这就是乙的立场。职员们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事实上,每个职员都要创造出高出薪水3倍的营业额,公司才能维持下去。但是,几乎没有哪个乙能够了解这个事实。或者更准确地说,即使知道,他们也不会太放在心上。 如果职员也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到公司,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他们会为了“保住”自己的钱而拼命。甲和乙的差别就是如此之大。甲乙关系中的各种矛盾都是因此而产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权社长的故事。 “有个职员在工作中犯了错,我批评了他,结果午休时他留下辞呈就走了。连业务交接也没有做。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作为社长,我不能不感到气愤。我能理解他的立场,但是这种没教养的态度太气人了。开工资之后的第二天,他却发来了邮件,问为什么没有收到工资,他的意思是他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他离开公司之前的工资。既然想拿到工资,难道不应该打个招呼再离开吗?” 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谁对谁错呢?立场不同,做出的判断也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不用怀疑的,那就是甲有甲的立场,乙有乙的立场。这个故事中的职员(乙)一旦做了老板(甲),想法和态度就会截然不同了。成为甲以后,他会无数次地回忆起自己做乙时的事情。“我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为了和网络搜索市场的绝对霸主谷歌竞争,MS决定收购雅虎,但是并没有理会雅虎愿不愿意。为了阻止MS的收购,谷歌决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雅虎曾经是门户网站中的甲中之甲,最近却成了两大巨头的游戏对象,它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做过乙的人都能知道。 乙的世界很残酷 《眼泪视频》是1997年底第一银行宣传室制作的宣传材料,讲述了因为名誉退休(九十年代随着经济滑坡,很多企业为了自救而采取的措施,劝导职员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退职——译注)而离开职场的职员们的辛酸。巧合的是,1997年苹果公司也实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为拯救世界”(苹果的信条)而工作的职员们开始“为了不被炒鱿鱼”而工作。裁人的同时,也裁掉了梦想。 ——摘自李源宰《MIT MBA讲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