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咨询师为你指点人生迷津:大学不知道》
精神的自由和生活的多样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土壤。不幸的是,她在对世界的感受最丰富、最敏锐的童年时期,却被关在家里练琴,甚至“几乎没接触过什么动画片”!我们还有多少家长在如此教育孩子?如果从小不能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享受我们这个世界的美好,艺术训练又有何意义呢? 如果一个孩子如此焦虑、自卑,过于看重结果,再高的学历、再深的知识又有何意义呢? 在MSN里,我告诉她,要学会在生活中找点乐子,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她为了直博,经历曲折,甚至要放弃本来迷恋的虫虫方面的研究。 难道生活就是为了享受快乐吗?她问我。 我感到胸口巨堵,反问,生活首先不是为了快乐吗? 但我认为……她说,今天的不快乐,可能成全以后的大快乐。 但是,什么是“以后”呢?“以后”是人脑想象出来的一种无用的概念。生活中没有“以后”,我们所感觉到的只有“今天”。假如所有的“今天”都不快乐,“以后”就会失掉感受快乐的能力,就像你这次知道成功直博后的感觉。以前你一定千万次地假设过,假如自己能读博士,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但是,没有!你感觉到以前的苦不值得,所以才会失落。假如读博士是美好的,那么你就应该每天都快乐地去读,“每天”都会在你的生活中具有终极性的意义。你竟然认为生活首先不是为了快乐,这样活过了二十多年,这样的教育给你造成了怎样错误的观念啊,那是违背人性的。快乐的原则重于知识的原则,知识是为了建筑更高级的快乐,但是不能成为一种对人性基本需求的反动!

你的生活中缺乏足够的乐趣,所以你才不够热爱生活,也不够热爱自己。你不自信,太过焦虑,太注重结果,改变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放松心态。我讲到“享受”和“快乐”这两个词,就是为你的本性去除遮蔽。从前过时的教育思维已经使你迷失了本真的自我,我只不过提示你要舒展四肢,重新像一个孩子那样呼吸,那样去睁开眼睛感受世界,因为你缺少一段真正意义上的童年! 说到这儿,我都要哭了。跟她历时数月的交流,让我过于耗费心血。如果你试着这样长时间地鼓励一个丧失了基本自信的人,拼命地给她打气,跟消极思想做旷日持久的顽强抗争,你或许会理解我此刻的疲惫。 我想到了,她说,我要马上出去买漂亮衣服,大吃冰淇淋! 好兆头,我说,这比你之后再连读三个博士后都更加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