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破解捆绑资本的模式和方法:资本的雪球》
生要逢时与退要择机 每个行业都有其固定的波动规律,这种波动规律被称为行业周期。投资者应当根据行业周期的规律,选择最佳的时机进入或退出,即要做到生要逢时、退要择机。但纵观华源在农机业务上的进退,却是生不逢时、退不择机。 华源的农机航母共整合了华源行星、华源莱动、华源潍拖、华源山拖、华源光明和华源聚宝等六家农机企业。在行业的低谷期,这六家企业本应精诚合作、共渡难关,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其具体的过程如下: 1999年,因传统单缸柴油机市场萎缩,华源行星被华源凯马脱手。2000年以后,国内中马力拖拉机生产企业骤增至数十家,华源凯马主力企业——华源山拖的中马力拖拉机失去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坐席,且自当年起开始亏损。在利润下降、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华源求助于股市,计划在2000年增发B股,同时发行A股以进一步融资。但华源的计划终因财务状况恶劣而没有实现。上市融资不成,华源凯马转以提供担保形式,为旗下农机企业贷款融资。由于整合力度微弱,华源凯马这种以巨额借贷支撑的转型,不仅没有收到任何功效,反而使得各农机企业负债沉重。2000年,国内市场对轻型载货汽车(轻卡)的需求上升,华源凯马发现了新的商机,决定放弃农机而移向轻卡。2000年底,华源凯马斥资7 560万元收购了湖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90%的股权,借此进入轻卡生产。进军轻卡市场后,华源开始谋求将原有的农机资产剥离出上市公司。 2001年底,华源潍拖的小四轮拖拉机市场份额也急剧下降,当年亏损7 000万元,华源光明停产告急。2002年4月,华源凯马将华源光明全部股权以零价格转让给泰安市政府。2003年12月,华源凯马又将华源潍拖全部股权以零价格转让潍坊当地政府。剩下的华源聚宝则转投轻卡生产,华源莱动则主要为轻卡配套生产发动机。这样华源就完全退出了农机业。2005年6月,华源凯马将最后一家农机企业华源山拖99%的股权以2 000万元转让给了上海华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这样,曾经声名鹊起的“中国农机航母”——华源凯马,彻底烟消云散。 华源从进入农机,到最终解散农机,整个投资过程几乎无收益可言。但市场真的是如华源所认为的那样,农机行业已经无药可救了吗? 从农机的发展来看,其发展的环境与整个机械工业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从机械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的分析来看,其具体历程如图1?8所示。可见在1998年时,正好是机械行业的谷底期。从1999年开始,整个机械行业又开始好转,到2003年达到了38?9%的高增长率。整个机械行业如此,农机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在2004年以后,国家开始对农业机械进行补贴,农机的发展速度更快。 图1?8机械工业的历年增长速度 ——机械工业增长速度 分析华源进入农业机械的路线图(如图1?9),可知华源进入和退出的时机都不是最佳的。 从理论上来说,投资者进入一个行业的最佳时机,是在这个行业的最不兴盛时期,也就是行业周期的谷底。因为这时整合的成本最低,而且可以享受行业马上好转所带来的有利环境。但华源的操作恰恰属于逆行业周期而行。华源1996年开始进军农机时,恰恰是农机行业的兴盛期,整合成本高,而且市场可能很快转入萧条,在这时进入一个行业,显然不是最佳时机,此为兵家大忌。 华源退出农机的时机也不好。从图1?8我们可以看到,从1999年开始,整个机械行业持续增长,并且在2003年增长速度达到了最高点,为38?90%。此时本是华源丰收的时节,但华源已经基本退出了农业机械。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农业机械在国家政策补贴的拉动下呈现爆发性增长,而机遇早已与华源擦肩而过。对于华源对农机的选择,我们只能感叹其生不逢时,退不择机了!

图1?9华源的农机进退时机选择 华源在进退农机时,显然没有对行业周期进行深入研究,进退时机选择都不利,导致整个农机航母折戟沉沙。而那些曾经被华源凯马剥离的农机企业的命运又如何呢?在市场好转的形势下,它们何去何从? 我们来分析曾经被华源凯马第一家剥离的农机企业——无锡凯马,它的命运恰恰与华源凯马的命运相反。它逐渐发展成了微型农机市场的一颗新星。我们来看看无锡凯马的发展历程,如表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