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衰退 第23节:第一章 美国经济衰退是飞来横祸还是自食其果(23)



系列专题:《中国对美国意味着什么:谁来拯救美国》

  一路艰辛走来的“中国制造”,2008年正经历着“六月飞雪”。2008年上半年,出口贸易和GDP的增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有关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中国制造业的经营状况已经连续第3个月衰退,最重要的数据CLSA PMI?录得45?2,低于9月的读数47?7,产出和新增订单量降幅创调研历史最高纪录,出口销售的跌幅也已打破了调研的历史纪录,雇佣规模录得调研历史最大降幅。

  “中国制造”现在的形势,可以说是内忧外乱。从二甘醇牙膏、甲醛大白兔、宠物毒粮、三聚氰胺毒奶,再到反倾销、关税壁垒、西班牙的烧鞋事件,接踵而来的麻烦困扰着“中国制造”,人们的恐慌和质疑也随之而来,人们不禁要问:“Made in China”怎么了?

  自去年商品安全风波过后,近期的毒奶事件又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大打折扣,人们往往“谈奶色变”。这个事件不但国内消费者纷纷谴责,在海外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诚信”应该说是对商人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今天这个社会,诚信逐渐淡化,其实追根溯源,还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和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对于一个出口大国来说,这种诚信意识就更显重要,而出口国的信誉直接关系到国内劳动者的饭碗问题。对毒奶事件,温家宝总理在纽约答记者问中说道:中国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国的出口产品不仅要符合国际标准,还要符合进口国的要求,中方愿在此方面加强同美方合作;政府有关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不难看出,对于这一事件不但要对责任人严惩以告诫后来人,同时还要加大国家的监管力度,温总理同时表示说我们要从婴幼儿奶粉事件中汲取教训。第一,要确保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决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换取企业的发展。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原料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第三,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谴责归谴责,毒奶等一系列事件也许仅仅是暴露了中国制造一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应该看到从目前中国制造的整体态势看,我们与世界制造大国之间还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但缩小这个差距却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

  先来看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3?82万元,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07%、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6?23%,与上述三国相比分别约低22?99%、11?69%和22?12%。可以看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人认为投资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但这又与解决就业会产生一系列矛盾,要完美地兼顾两者并非易事,因为中国具体国情,很难让我们两者兼顾,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也许就没那么复杂了。

  近来“中国智造”的呼声越来越大,人们纷纷意识到创新在中国制造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同时也正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所在。不可否认,现阶段中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研发能力还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中低端,这种弊端已经日益显现,东莞地区大量企业倒闭就足以说明。机械产品过分依赖从国外引进,又缺乏原创性产品,无法形成自主开发的规模市场。制车业正是这样,东风、长安等汽车公司在与外国巨头汽车公司合资合作时还未拥有乘用车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尖端关键技术,例如外形设计、性能仿真与试验、发动机设计等,这已严重制约了中国制车业的发展。

  令人担忧的是,外国公司留给中国生产的部分往往不是最先进部分,对于核心尖端技术才是他们死死攥紧的,这种恶性循环使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总是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也许林毅夫的这段话能给我们以启发。“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常常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但后来,日本制造与高端、高质、高价挂上了钩;70年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制造的产品也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但后来他们的产品也摆脱了这种联系;如今,这种联系又甩给了中国大陆制造的产品。我希望,未来的中国制造,也能够像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的产品一样,与高端、高质挂上钩,但最好不要与低价脱钩。”

  展望未来,我们将要走的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中国制造”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尚德太阳能总裁施正荣乐观地说:“中国制造”正在迈向新时代,“中国制造”已经有不一样的含义。“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人有能力,而且事实也证明,中国人不会做得比外国人差。”

  结语社会主义也能发展市场经济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职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美国经济衰退 第23节:第一章 美国经济衰退是飞来横祸还是自食其果(23)
  如果不是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果,很可能还有很多人会继续质疑中国实行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在冠以“社会主义”的前缀后,中国是不是能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有很多评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证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具有某些优越性,比如更加严格的政府监管、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更加快速的政策决策等。

  其实,抛开金融危机不谈,中国已经在很多大事上体现出了其制度上的优越性。2008年的罕见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工作就体现了中国政府极高的效率和强大的执行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是中国政府高效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中国已经用各种不容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也能高速地发展经济,也能创造市场经济的辉煌。

  当然,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果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存在问题。事实上,中国经济正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美国政府由于疏于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导致了此次震惊全球的次贷危机,这一事件更是给中国政府提了个醒儿。在何种程度上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仍然是我国政府要思索的问题。

  本书精华已连载完毕,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007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美国经济衰退 第23节:第一章 美国经济衰退是飞来横祸还是自食其果(23)》为网友曾经的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