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充满魔力,其最大的魔力也许在于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即便你怎么预测,未来总是有那么三个结果:上涨、下跌、不涨不跌。
正因为股价未来的不确定性,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进入股市。早先的货币大师费雪在20世纪20年代,在股市萧条有前夜,还不断发表股市将持续走上辉煌的评论,宣称“股市进入了某种持久的繁荣”。早年执教鞭的凯恩斯,比较的贫困,最先希望教书来赚钱。一段时间以后,发觉这样子可永远难以致富。于是选择炒股,可惜大师经济学领悟虽然深,对不确定的股市还是难以把握,一度面临亏损(不过最终,他在资本市场还是大赢了,他去世之后,资本市场资产值上亿美元国,也算是投资大师)。凯恩斯毕竟是大师,理论也创造出来,他的股市“选美理论”独树一帜:一只股票之所以漂亮,不是你认为他漂亮就漂亮,而是你认为别人是否认为他漂亮。(这有点象推举中国人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选美,冠军获得者与东方传统的选美标准有点不一样)。
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在香港有次投资于证券市场的经历。1990年,张五常请小凯到香港大学教书三个月。小凯在香港所挣的钱买期货全部输光。1993年,小凯在香港任教半年,并把在香港所挣的钱买了股票,因公司倒闭全部亏光。
他们还算好的,亏损的还是自己的钱呢。比较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yron s.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两位大师可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主要操盘手,几乎让LTCM公司破产,差一点把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拖下水。
事实上,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亦有一样的经历。
所以,总结来看,其一,股市就是股市,不因为你掌握了多少经济学理论就会成功,经济学家们进入股市,或者就股市发表评论,一定要慎之又慎。近年来,国内不少经济学大师们对股票市场频频发表看法,不知道是否慎重?记得2001年上半年,国内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发表演讲:上证指数2000点是底。4年后,当上证指数一度跌至1000点以下之时,不知他有何感想?其二,这些经济学家(者)进入股市,除了默顿之外,多是手头比较紧张想迅速改变窘境的那种。可见,进入股市,一定不要有暴富的想法。其三,经济学家们有了股市的良好经历之后,理论研究也不断升华。凯恩斯最终成就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通论》,小凯则在1998年7月开始拼命写他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两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两部着作,可谓是心无旁虑。当然,他们凭此,都走上成功之路。
顺便说一句,读者们也不要过于埋怨经济学家们,因为,股市自身还有一条定律:“测不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