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招!地市减排不达标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 文/朱有祥 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赵华林近日转述某省的一名主要负责人的话对记者说:“哪个地市完不成减排任务,地市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另据一位环保系统的官员透露,中组部积极参与了《考核办法》的部委会签,‘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11.24新华网) 上个月我们都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面对日益生态恶化,面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跨时代的主题。“要GDP还是COD”?无疑十七大报告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因此说十七大报告所提的生态文明就是比较超前的思维,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那么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一直是个难题? 其实对于环保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地各部门就高度重视,但是如何落实好各地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没有更严厉的约束,没有更好的制度保障,一直处于边发展边破坏的局面。正如一些地区领导认为,如果为了发展经济为了人民富裕生活不得不牺牲环境,不得不牺牲生态的变化。因此为了追求大而快的GDP,对环境治理终始没能更加深入地进行,还趋于表面,从而导致这几年在一些地区环境恶化相对较为严重。根据环保总局一份报告称:七大水系中,除珠江、长江水质较好以外,其他都遭污染,甚至严重污染;湖泊中,巢湖为五类水质,太湖、滇池为劣五类水质。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劣三级的城市在增加。西北某些地区对煤炭的大规模、非科学开采,造成土地塌陷,植被枯死,生态严重恶化,一些村庄已经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 我们从这几年的生态恶化的发生事例就能看出,数量越来越多样化。“生态危机”、“生态灾难”这些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在某些地方,生态破坏已经造成对人类生存的现实威胁。 然而在一些地区的重视程度仅在向上级汇报材料中才可以体现,或者出现环境灾害时才重视起来,似乎与经济发展同时再保证环境一直是个攻不破的难题,也似乎越来越成为矛盾。再加上最近几年在一地区,一此官员不注重学习,思想狭窄,光注重自己的位置,光注重盲目的投资,甚至还出现有的官员光为了自己的钱袋子着想,不惜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从而导致地区的发展理念没有跟得上中央的精神,也使得一些地区的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听到强音:“哪个地市完不成减排任务,地市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就充分看出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看出党中央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雄心。不但从制度上下功夫,更从领导政绩挂钩的角度去下决心来改变过去发展思路,改变过去难以实现的状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发展经济不能牺牲人的性命和环境作为代价,带血的GDP不能用! 应该说这个狠招好! 要想当好一把手,必须好好支持环保工作,别搞污染。如果造成了污染,还想进步,那是不可能的。(环保官员语) 我想其实环境保护就是最好的GDP,是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这一狠招也再次提醒各地官员更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从基础利益考虑,要想实现和谐社会,实现十七大报告的目标,实现经济突破只有把环境放在第一位。因此说这一狠招是百姓们最想听到和看到,也是实现生态文明最有力的手段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