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拆城”运动的经济学分析



“拆城”原本是地方政府为了改变城市面貌进行的公益工程,谈不上成本收益,只要公众支持,又有支付能力,毋庸他人置喙。不过各城市“拆城”风气日盛,难免让人对其动力动机质疑。东城拆旧厂,腾笼换鸟;西城拆旧居,招商引资;北城拆车站,展示形象;南城拆市场,豪宅比邻。民间将这些酷爱拆城的领导人冠以 “张拆城”、“王拆城”,假想没有相当的收益,如何有如此动力。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拆城”运动的经济学分析

写在纸面上的拆城目标一般是:改造旧城区,发展地方经济。

拆去旧城,改变城市面貌无疑,是否变得更好的标准就值得考究了。即使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拆城应该避免拆掉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令人痛心的“拆城”发生在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各大古都,拜“拆城”所赐,未来如果我们需要凭吊古迹,缅怀先人,可能只能在水泥森林中仰天长叹了。

“拆城”本身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于民众上访事件增多也引来众说纷纭。考察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定义:国内企业家控制下的、现有及追加资本极大离散的社会收益率的收敛。(罗纳德 T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第11页)首先,拆城运动的主体不是企业家,其次企业家们的资本收益的离散度明显增加,比如积极参与其中房地产开发商周正毅们比同期其他投资者高得多。当然宏观调控的格外照顾,房地产投资商们的收益在减少,但是这个过程中,离散性能否收敛完全由政府政策所左右,无疑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市场特性。

“拆城”运动的参与者全面受益,除了发展商外,水泥厂、钢筋混凝土供应商、管道供应商、电信服务商,甚至进城务工的民工。被拆者的利益在拆城运动的初期,也可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几乎无限的圈地运动中获得补偿,因此反对者寥寥。拆后的土地和圈得的土地产权皆属国有,只要获得审批,土地出让权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有没有寻租问题,进入市场都是一本万利,参与者利益均沾,皆大欢喜。不过由于圈地运动受到失地农民的抵触,拆城成本无处承担,拆城变得艰难起来,开始沾染了血腥和暴力,应该不是拆城者的初衷,可是一旦拆上瘾了,相关者都欲罢不能。可惜的是--所谓一拆倾城,再拆倾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0601.html

更多阅读

物业管理纠纷案例分析一 物业管理纠纷案例

姬 婧某住宅区张先生夫妇在凌晨被室内的响动惊醒,立即起床并打开卧室的门,发现有人已走到客厅和卧室过道处,这个人自称是物业公司的保安员。于是张先生夫妇把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并要求赔偿每人精神损失费各5万元。法院认为,张先生夫妇身

物业管理案例分析100例之工程服务篇 物业管理投诉案例分析

案例一、工程人员敷衍了事,引致业主投诉[案例描述]2004年1月2日,正丰豪苑丰乐居18幢三、四楼业主向管理处反映家中有线电视无信号。工程技术员因四楼业主不在家未进行维修而导致业主投诉。[处理过程]管理处服务中心接到投诉后,向业主作

声明:《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拆城”运动的经济学分析》为网友万能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