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2005年4月4日)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若干新特点。
首先,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输出地。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在日益提高。
其次,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固定资本形成率普遍较高。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不断增加。
第三,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指数在不断上升;在1995-2002年间,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的平均国际化指数都在持续增加,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增强。
第四,南-南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分析,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1/3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南-南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北-南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
第五,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国际服务业进行直接投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快速向以电信和商业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业集中,除了更多的发达国家加入到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行列中来,发展中国家代也开始投资国外服务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服务业上的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1%上升到2002年的10%。因此,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抢占全球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市场。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21世纪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特点,我国“走出去”战略必须进行不断地调整。
积极培育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我国跨国公司应该进一步细化其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分工,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建立产品的国际品牌;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研究国际市场规则,增加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筹资的能力和机会,加强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合作,提高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和构建推进“走出去”战略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积极培育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主体。
努力改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分工结构。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在采矿业,这与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不相适应的。因此,中国跨国公司应根据世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对产业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调整的重大机遇,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利用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来改造和提升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结构,在大力发展初级产业和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也要积极向全球服务业进行直接投资,从而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不断调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减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依赖。我对外直接投资除大力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外,还应积极开展南南相互直接投资,进一步改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空间布局。
全面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方式,重视中国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现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主要是贸易型企业)、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行业,除了资源开发型项目规模较大外,绝大多数都属中小项目,再加上缺乏资金和经验,我国对外投资多采用新建独资或合资企业方式,而极少采用跨国收购和兼并方式,这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方式的新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此,不断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高度重视中国跨国公司利用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以并购为中心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地带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对外技术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其他“走出去”方式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