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老文章:一个风险投资人眼中的网络世界



      网络世界很精彩。

      网络世界很无奈。

      风险资本的世界很精彩。

      风险资本的世界很无奈。

      当我第一次听到“网络英雄”或是“数字英雄”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景仰和激荡,我曾自豪我生于此技术变革的时代,能够向着胸中波涛澎湃的梦境飞奔。从网络最初的发展,我就是其忠诚的追随者和鼓噪者。但随着舆论和新闻的密集传播,网络从地上一飞冲天,而后在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后渐渐掉了下来。在这个抛物线般的过程中,资本的力量是网络发展的原始动能之源。而商业的本质力量则成为了“地球引力”,两者的“叠加”构成了绝美的“抛物线”。

      当然,这种有些偏颇的看法所基于的坐标系就是由资本市场的价值观念构成的。因为在一个我的眼中,无论网络还是其他什么新技术,“他们长得都几乎一样”。我只在乎我所抛出的东西能否划出我所希望的那道曲线,至于抛出的是砖头还是宝石对我都是一样的。很多人也许无法认同我的观点,但那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象限”中,我只想借用一下这一“传播的圣坛”向大家展现一下我――一个风险投资人眼中的网络世界。

                            一个古老的话题“网络与铁路”

      从“网络经济”的提出到“新经济”的争论,好象从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了目前的网络现状和19世纪美国铁路革命。这两者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之处,但其技术的本质导致了两者不可能同日而语。

      在当时,铁路将成为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支柱。但当时的金融资本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海盗式”的投资风格导致了各个分散的铁路段无法承担起运输的“支柱作用”。只有当分散的铁路联成一张遍布的网络,那时物流的运动才可能带来巨大的财富。从本质上说,当年的铁路大革命也是资本驱使的结果,铁路实际上就是大公司、大财团联合起来“第二次“购买“土地”。因为,谁先拥有了建设铁路的权利,也就等于预先知道未来财富将在哪里集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网络界人士的看法也是少有的一致:“目前的互联网就象在建铁路,谁先在虚拟的世界中抢占到一个有利地形,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的巨大宝藏。”所以,占位置和吸引人气成为网络世界“泡沫的主流”。但是,两者技术本质的完全不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商业命运。铁路上流动的是物流,其商业模式从其诞生开始就是清晰的。网络上流动的是信息流,而且网络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烙上了“FREE”的印记。信息的特征是在没有到达能够完全利用它的地方时,价值为零。目前为止,网络还没有真正找到属于它的商业模型和维持长期生存的“商业价值”。

      当然,我也认为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铁路会和网络一样,殊途而同归。这就是在强大的资本力量驱动下,产业界的重新整合,最终形成一个能够真正体现效率和效益的产业网络。在这一个过程中,产业的命运和金融资本的命运将紧紧地贴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离。

                               第一名和注意力

      “注意力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构成经济的主要因素。

       网络世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观念害了一代互联网企业。

       以上是我的两个基本观点。

       从个体的经济行为来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吸引眼球的注意力到思维判断,从购物行为到购买后的感觉和评价,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其中的吸引眼球只是整个过程中极其微小的部分。“注意力经济”的提法确实是非常激发人的雄心壮志,仿佛得到眼球的关注就能够站在历史的潮头。但是无论往网络这个大箩筐里丢进“新经济”还是“眼球经济”,经济和商业的本质并没有任何的变化。

     注意力经济的口号之一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号称网络世界中只有第一名才能够生存。而在我眼中,网络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第一名,有的只是个别人“虚伪”的“第一名”情结。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宣传中无数个第一。。。。。。也许小孩第一步还值得纪念,但第一次刷牙,第一次戴帽子,第一次剪指甲还是不要拿出来现眼了吧!网络的速度使领先者得到先机,也使领先者的地位更加脆弱。只有在一个企业确立了一定的优势后,把网络的作用压到经济活动的底层去,才能向更高的经济层次去发展。在一个成熟的参与竞争的企业看来,网络应该是一种工具。网络的工具作用不仅仅在于吸引注意力,更应该在于降低运作成本、时间成本和服务成本。

     目前的网站多数是在重复建设,特别是门户网站和B2B网站,这里少不了资本投机的催化作用和盲目自信的心态。风险投资关注网络,其本质是为了投机获利,或是催熟“早产儿”。风险投资并不可能真正以产业的观点去考虑互联网产业的前景和经济效益。互联网得到了大众的“眼球支持”,得到了舆论的关注,这对于资本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舆论的导向能够在某一段时间内支持着某一类产业的预期向上的话,风险投资就有足够的理由去冒一次险,――“我只要有信心从投资行为中获利,我又为何要关心我投资的是什么呢?”

     投资的投机性在于“我决不是接最后一棒的那个人”的假设。

                              

                               我对网络投资什么?

     我觉得纯粹的软件产品将走向“夕阳”。这一大胆的设想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的基础上:假设为了网络的速度足够快,假设网络的有效使用者足够多,假设网络的覆盖面足够广,假设网络使用的费用足够低,那么几乎所以的应用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网络就是计算机!还剩下什么呢?只有网络服务了。将来软件业将不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所有的事情就是服务,而没有产品。

     根据最起码的估计,去年仅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就超过了480亿美元,而其中难以发现有一个铜板是投向准备销售用收缩薄膜包装的软件的创业者的。人们在编写软件,这是肯定的,但他们是在创造服务,而非产品。在以后几年,电脑业变成这样——人们将只是利用它,而让服务供应商去为如何服务操心吧。

  免费的电子邮件已出现了几年。我相信:在未来的时候,标准的应用生产方法,如基于网络的词汇处理,表格处理程序,显示程序等等,将以同样免费的方式运行至网络浏览器。对于某些大型的企业级应用,租用网络应用服务将是即省力又轻松的方法。所以,我不会对“带薄膜包装”的软件项目感兴趣,包括个人用级别的硬盘和芯片也将在不久的某一刻逐渐到达顶点后迅速衰败。我看好尚未成形的基于网络应用的基础,特别是代表着未来“数据财富”的“守卫者”――网络安全业。我的个人数据都“跑”在别人的服务器上,如何从法律和技术上保证我的“数字财富”?这是个人人都想问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希望投资能够知道的人。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从它诞生的那天起,我们就不曾真正的“安全”过,难到不是吗?

   

                               风险投资的性格

耐心、有限的固执、无限的流动和敏锐的洞察力是资本的性格。

                                               ――摩根

    而风险投资则在以上的性格中再添加了一些冒险精神,可以说风险投资家天生就是一个个冒险家。但说实在的,风险投资投的就是人,投的就是团队。市场调研、产品市场、管理能力、财务风险、渠道控制等等调查研究都是每个项目必须完成的,但这些都是硬指标,是投资双方讨价还家的砝码。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转化成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但这些因素都不足以判断某一个项目投或是不投,而真正决定投资或不投资的因素只有一个,大写的“人”字。经营者的特质比起营运模式、财务规划等更具关键性。开句玩笑,风险投资家有时就象是一个看相的,有时连项目都还没有具体了解,就先给企业的管理团队“相个面”,然后“望其气曰”。 因为所有创业计划的纸上文章都会与实际执行有所差距,唯独一个人的个性与能耐是难以改变的,因而风险投资在决定投资标的前,还必需发挥“算命看相”的能力。

当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互联网的发展道路,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奇迹所借助的基础就是风险资本的神奇力量。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两者有着许多共通的性格特征,就象同频共振的道理。网络是一种创新的工具,而每个网络终端的“网人”的创新精神为网络描上了一种特别的个性:自由、免费、开放、变化、速度、创新。。。。。。风险投资需要这种高价值杠杆的产业工具,由于媒体和网络的高度信息传播能力,使得人们对网络发展的心理预期以倍数递增,而这正是资本最能发挥的时机。在初期深情款款地拥抱着某个“婴儿”,然后在一片叫好声中,在资本市场中快速地“消耗”掉属于未来的价值,一手刚刚接过“麻袋装的钱”,另一手就轻轻地一“抛”。其实让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那些高处不胜寒的股票,我们能发现在其背后支撑的只是一些“脆弱”的故事和假设。这一切是正常的!网络的高速变化的精神只是使得资本的“演绎”显得那么经典。――NASDAQ “痛并快乐地”下跌着,一旦有看空的机会,资本市场又如何会放弃?在大熊市中的投资价值远大于大牛市,而且机会也远大于牛市,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又有几个?风险投资区别于产业投资的根本点之一,前者是必须退出的投资。这决定了风险投资还要添加上一种性格,投机。

其实,网络本身好象也具备这种性格,你说呢?

风险投资和互联网,别变了味道?

我预言:“今天这些风险投资在运作一两年后,问题必然会迸发出来,其中可能80%都会倒大霉。”

    我知道这是句几近危言耸听的话,就象是数月前有人提出“互联网公司80%要在年内死掉”的话如出一辙。但请注意,我的话里用的是“倒霉”而不是“倒掉”,我认为谁也不会大批地倒闭关门,互联网公司也不会。但是急功近利、一拥而上的风险投资们大批的“倒霉”是少不了的,因为大批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倒霉”了。在第二个季度以后,而正有大批的“看好者“准备运作风险投资领域,这其中既有国企,也有民企,既有上市公司,又有证券公司。

“关键并不是大家都要来做风险投资,这不是问题,而是大家做的是不是风险投资,这是个大问题。”我觉得。

表一:近期宣布或计划向风险投资领域进军的企业

     比较规范的风险投资通常采用基金管理模式,将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管理,为谋取资本运作的超值利润。但有些风险投资公司的目标本身就有些“变味”,不少创投公司大部分业务就是炒股票。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法律不允许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想二度上市就只能搞个风险投资机构,把母公司或子公司结合起来,在即将浮出水面的二板市场上寻求突破。

对于网络来说,由于风险投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投资,所以风险投资是不可能真正站在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关心网络发展的未来。此外,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确实很难对其价值进行深刻的评估。而正是由于估值模型的问题,许多网络企业常常把风险资本称作“骗到钱了”,没有人会傻到花钱让别人去“玩”。也可能是受到“硅谷网络暴风”的影响,政府在风险投资行业的兴起起到了关键的鼓舞作用。但对中国的风险投资本身来说,也是处于一个“初创期”,如同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小孩子,却要他去教其他小朋友跑步”,实在是让人有些担心。

风险投资和互联网一样,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但如果做变了“味道”,或是美其名曰“中国特色”,实在是对不起时代创造的大好机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083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妙不可言...原文地址: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作者:毕竟是书生左:西方人 右: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天使有爱的文章:募穴——人体的强大气场

天使有爱的文章:募穴——人体的强大气场2011-11-29人体有12个募穴,它们全部分布在身子的正面,它们非常好记。任脉上就系有6个,脐下3个分别是石门三焦募、关元小肠募、中极膀胱募。

转载 流潋紫:一个网络作家的逆行人生

原文地址:流潋紫:一个网络作家的逆行人生作者:何玉新印象流潋紫:畅销书女作家、新锐编剧、语文老师和80后女孩长达76集的清宫大戏《甄嬛传》是2012年最热门的电视剧,原著作者流潋紫也借电视剧的火爆一举成名。记者拨通流潋紫的电话,她的

灵魂幸存者:一个二战飞行员的转世

灵魂幸存者:一个二战飞行员的转世ABC News 曾在2004年4月15日报道了一个名叫詹姆斯·莱宁格的轮回案例。当时这个小男孩才6岁。现在他的父母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灵魂幸存者:一个二战飞行员的转世》,详述了当初是如何发现这整个事情的

集团经济研究:一个非法期刊的耀武扬威

《集团经济研究》就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笑话!它是2000报刊整顿的时候就被停刊,但是就这样一个刊物居然还可以进入2004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07年前的杂志一直可以上知网的,不过现在1999年以后的文章已经无法检索。但是2000-2007

声明:《6年前的老文章:一个风险投资人眼中的网络世界》为网友挽袖偏偏少年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