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探讨为人从商之道:商道如水》
对父母感恩戴德,对父母恭敬有礼,使人形成感恩与诚敬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执业态度,执业态度决定职业生涯。 宁高宁有一次在华润集团的会议上,与经理们交流自己看《宗教史》的一点体会。他说企业文化和宗教有基本的共同点:首先就是感恩(gratitude),要感谢老板、客户、股东。所以宁高宁曾对华润人说:“如果你说经理人的职业像其他职业一样,首先要求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我们就可以谈心了。” 宁高宁抓住了做人与做事的根本。对人来说,感恩是自然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领导,感恩同事,感恩顾客,感恩每一个有缘的人。从企业层面来说,感恩股东,感恩客户,感恩合作者,感恩社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大自然也应该是组织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牛根生事业的成功,给我们诠释了孝亲是德行的原点,德行是事业的根本。 从小由养父养母带大的牛根生有一个人生态度,对他事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就是“财散人聚”,而这正是养母在他小的时候教给他的。作为一个懂得孝敬的人,牛根生对长辈宝贵的人生教诲恪守不渝。当然,能够做到散财也需要有一颗感恩心。感恩为自己付出辛劳的每一位同事、朋友、伙伴,以及方方面面。他在创业前,曾是一家公司的中高层。有一年的年底,那家公司分配给他一笔奖金,他全分给了下属。还有一年,公司给他拨款一百多万元,让他买高级轿车。结果,他买了5辆面包车,因为他下属的几个部门都需要交通工具。 后来,牛根生创业的时候需要资金,他并没有四处求,而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们听说老牛要创业,搞老本行,认为跟老牛干肯定没有错,于是大家就把钱凑来了。 蒙牛企业成立也只有六七年的时间,但企业领导人懂得感恩、关注别人的付出,因此企业发展的人事环境即人缘比较好,助力比较多。企业成功在香港上市迄今,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 我的几位同事去过蒙牛,公司标语不少,给人印象最深的标语是: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这种人生态度形成了,执业态度确定了,事业经营自然会有不凡表现。牛根生曾说过,公司的命运和一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是三民:亿万人民——消费者;千万股民——投资者、股东;百万农民——奶源提供者。只有消费者、股东、员工、银行、合作伙伴、社会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受益,只有与大多数人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事业。 2005年1月,牛根生宣布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授予其后任的集团董事长,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牛根生懂得散财,更敢于散财。散财又是为了感恩,为了回报。感恩与回报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数年前老牛说过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此言不虚。 近来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实际上,细节反映态度,诚敬与否的态度决定了成败。 敬业并不是宏大的理念,而是具体细微、由点滴细节积累起来的一种工作态度和行为。许多为人师者或领导人,经常是通过细节来判断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忠良精神的。

一位有心的父亲想勘验一下自己的三个女儿谁的责任心更强些。他坐在客厅,把家里的笤帚放倒在客厅门口,然后,他先叫大女儿,大女儿答应着走过来,看到地上的笤帚,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跨越而过,来到父亲身边。父亲摇摇头,又叫二女儿。二女儿过来时被笤帚绊了一下,也照样跨过去。叫到三女儿,她看到倒了的笤帚,犹豫了一下,也没有管。三个女儿问父亲到底有什么事,父亲叹了口气,说:我想让你们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于是他喊在厨房里的妻子过来。妻子一边答应着走过来,一边顺手弯腰扶起笤帚。父亲对女儿们说:看看你们的妈妈,她是没把自己当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