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雄霸商界秘籍之中国商道》
知人善用,任人所长,不拘一格,既能聘请德才兼备的人总领号事,又能在号内广用人才,同时号规谨严,这就保障了商号上下人等都能同心同欲,朴诚稳妥,齐心协力,凝聚成“人和”的力量。“天地之性人为贵”,正是贵在“人和”,贵在人的力量,贵在人的价值,贵在团队的力量,使得晋商的商号票号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起来。

5?劣汰优胜,奖罚严明 晋商用人还重视替换更新,因为人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有两方面,有的勤奋好学,不断上进,德才皆优,成为票号的骨干;有的傲慢懒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这种变化的表现,或初为人用勤劳,慢慢骄傲自满;或时代发展,知识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或者开始贪财,损公肥己;或者不重视票号信誉,为顾客服务差,影响票号发展等等。 因此,除了要对雇员进行不断教育外,还必须吐故纳新,有进有出,才能拥有一支精明能干、廉洁奉公的员工队伍。吐故淘汰了不称职者,纳新增加了票号新的生命力。如果只进不出,滥竽充数者充斥其间,票号就不会拥有一支好的员工队伍,则贤能无由奋起,还会挫伤贤能的积极性,票号也必然招致失败。正是用人上采用吐故纳新,有进有出的原则,晋商保持了青春活力,创造了百年的历史。 除了吐故纳新,有进有出,晋商在用人上还注重奖罚严明、决不姑息。李宏龄有一段话道出了奖罚严明的重要性。他说:“人才之兴,全凭鼓舞。若赏罚之际不能允洽,则贤能无由奋起,而不肖者反得夤缘而上,成败所关,岂浅鲜哉!”所以,晋商总是赏罚严明,不徇情,不护短。 李宏龄长期担任蔚丰厚票号驻外庄掌柜,在北京、汉口、上海等都任过职,并取得过显著成绩。他在北京分号任职时间最长,在总号中也很有影响和地位,但在任用人员上从不凭资格徇私情,始终出以公心,举贤荐能,受到全号上下的同声称赞。 李宏龄从长期经营管理中,深深认识到:“号事之兴衰,全在人位之高下。”“事在人为,得人则兴,失人则哀。”作为票商,李宏龄在用人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在用人上,特别注意选贤任能,裁汰平庸。 李宏龄在北京分号任掌柜时,重用侯中杰管理业务,梁鸿基管理账务。一个跑外拉存货,一个管账不出错,犹如他的左膀右臂。但他并没有因此把这两个人压在自己的翅膀之下,而是积极向总号建议破格提拔此二人,哪怕调往外地也在所不惜。他手下还有个叫刘承基的人,写书信很有功底,业务也非常熟练。总号提出要调刘去扬州分号管书信。李宏龄见未予提拔,就公开向总号表态不放人,坚决把人留北京。等待更好的机会,再承担重任。 李宏龄不仅对自己手下人公正对待,重用贤能,而且对总号的用人也十分关注,经常向总号提出自己的用人建议。成都分号掌柜郭某不守号规,造成经济损失,被免职调回总号,可总号二掌柜又把其派往天津当二掌柜,李宏龄闻讯,不顾层层关系网,向总号伏义执言,请总号收回成命。总号不听,结果郭某在天津又滥放贷款三四十万两,造成坏账,使蔚丰厚遭受巨大损失。 身为蔚丰厚执事,李宏龄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主张选用能随机应变之才,布置于各码头,所以平日留心物色,一旦发现中意的人才,便破格提拔。他听说百用通票号的毛兰亭由分号下班回到总号平遥。因东家所给顶身股不合己意,意欲他往。于是他立即信告总号,介绍“其人颇能办事”,希望能迁请到蔚丰厚来。总号采纳李宏龄的意见,聘请毛兰亭到常德主持分号。后来李宏龄通过巡察各地分号情况的人汇报,了解到毛兰亭抽鸦片“嗜好太重,诸多未妥”,便立即建议总号派汉口分号冀起文前往清查。他说:“如果属实,即另派妥人前往。总之,号事以妥实为主,岂可因弟汲引在先,遂而袒护。凡事秉公,不必瞻徇也。若必如此拘泥,恐以后无敢保荐人者。无论弟所荐之人,并非弟之亲故;即使弟之亲故,亦不能容推;至于他人,无论为何人所荐,均不能姑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