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紫微的工作智慧:阅人有术》
1.不能不知的五大观念 请抛开所有对紫微斗数的既定看法 从这五个基本的观念 进入令人惊叹的紫微新世界 【观念一】紫微斗数是最早的行为科学研究 所谓紫微斗数,就是古人长期观察天象及自然界循环所统计归纳出来的学问。 古时候的人,夜观星象,认为人是天上的星宿转世,一出生,命便已决定,并且与星宿运行有关。 在封建制度的观念中,皇帝是天命所归,君权神授,对于人与天象的关系特别重视,所以在深宫大苑之内,养了一大堆观星之士(钦天监),研究记录人与天上星宿的关系。中国天文学自古将北极星附近区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星就是北极星。由于北极星位置固定不动,在夜空下,似乎群星绕着它旋转。 古人认为天上星宿对应人间,紫微星不动,故被视为帝王的代表。 孔子说:“为政之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正因如此,古来的天文官,大量记录包括紫微星、北斗星群、南斗星群及中天星群的活动,并与人的生活作息互相比对,这种星象记录到了五代宋初被认知为是一种准确的论命之术,即称为“紫微斗数”。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知道这种占星的紫微斗数很多假设是错误的,是封建迷信时代的错误推论。 天上星宿对应人间的说法,其假设前提是以人为宇宙中心的“天动说”,这是典型的人择现象(主张人是万物主宰,是人造就万物,万物皆为了人的需要而生)。 后来哥白尼发表“地动说”,证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个假设便不再成立了。现在人都知道,北极星之所以不动,是因为它刚好对应到地球的自转轴。 是否如此,紫微斗数就没有意义了呢? 从历史看来,玄学常是科学的起源,玄学是大胆假设,科学则是小心求证。求证的结果虽然常常推翻原有的假设和推论过程,但是结论却不一定是错的,这是一种科学的“歪打正着”。 人类史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try and error)的进化史。 紫微斗数就是标准的“错误的推论,正确的结果”例子。 我从小就研究命理,就是想了解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为什么会生在此时此地?不是五百年前,也不是一百年后?生在此时此地,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命理就是生命的道理,是另一种哲学。

紫微斗数属于五术(山、医、命、相、卜)中的“命”术,认为出生时间为生命中的定数。 所以千年以来,记录研究无数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将不同出生时间的记录互相比对,从中归纳出规律性与运算的公式,是一种分类及归纳的学问。 紫微斗数大量记录了每一种命盘的人格特质,以及因为此种特质,而容易造成的命运结果。 以现代的角度来看,紫微斗数其实就是人类行为学研究,是全世界最早的行为科学与人类学巨著。 每一颗星已经不再是它原来在天上的意义,而变成不同人性的象征,每一颗星代表一种性格,紫微斗数就是一门研究人类不同性格及行为的学问。 也就是说,虽然紫微斗数星宿对应人间的原始假设是错的,但是实证经验的结果,它在推断人复杂的个性与行为上,却有惊人的准确度。 可惜的是,长久以来,紫微斗数遭到算命术士的误用,沦落到了“怪力乱神”的层次。 原因之一是,紫微斗数的发明者,相传为宋朝的陈希夷,目前流传的《紫微斗数全集》为清同治年间所刻,使用的辞汇与说明都是古文。 古文的问题有二:一为艰涩难懂,一为失之过简,导致后代研究者依己所需各有解释,发展成不同派别。 原因之二是,古人欠缺大量样本统计经验及逻辑推论的能力,再加上价值观与现代不同,比如说:重男轻女、重阴轻阳、重功名轻商。 因此,很多观念似是而非,错误百出。现代算命师不察,照本宣科的结果,造成了许多悲剧。 而最大的误用则在于,传统算命师从宿命论出发,把紫微斗数对个性的描述都解释成行运,倒果为因,让算命的人陷在凡事命中注定的错觉里,放弃了对自我人生的掌控权。 我自小研究紫微斗数,至今三十年有余,最大的发现便是,紫微斗数以往都是被错误解释。 当我回过头来以“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的角度解释古书中的记录,才豁然开朗,肯定了紫微斗数是一门经得起检验的行为科学。 因此,要真正参透紫微斗数,必须先从“算命”进入研究,肯定出生时间对你先天个性的影响;再抛开宿命的包袱,翻转到造命的角度,了解如何善加利用性格特质,创造自己的机运,才能真正认清它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