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为Google工作的理由(2)



系列专题:《揭露Google崛起之谜:撬动地球的Google》

  在搬到位于帕洛阿尔托的新办公地址之后不久,Google的员工总数增加到了8名,但Google对满足每天不断增加的搜索请求却颇感吃力。Google拥有特别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改装便宜的个人电脑元件,并为组装而成的小型超级计算机特别编写软件来运作的,它的能力足以对付搜索请求的增长和不断增长的网络下载量。但是,有些时候,它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似乎怎么也满足不了需求。在布林和佩奇几乎用光了最初从贝托尔斯海姆等投资者那里筹集到的100万美元,又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卡所有的限额之后,形势更加严峻了。这一年的年底,它们网站的访问流量已经达到每天50万次查询,布林和佩奇很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他们需要筹集到相当数量的资金来不断地为系统添加计算机。系统中添加的计算机越多,他们可以处理的查询量就越大。而他们能够处理的查询量越大,他们公司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可是,他们却不愿意失去对自己公司的控制权。

  1999年初,整个硅谷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在这种气候中,即使Google并没有盈利,它还是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来融资。但是,公开发行股票意味着公开他们的商业机密和经营方式,他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后果。而且,他们看重的不是金钱,而是继续建设他们的搜索引擎。继续吸引更多的天使投资人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因为他们需要的资金金额太大。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赚钱来发展公司看来也不可行。他们开始授权其他公司在其内部或外部网络系统中使用自己的搜索技术,并收取费用,而且成功地与红帽子软件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不过这笔交易只是一个例外。他们发现很难说服人们为搜索服务付钱,因为当时在企业中盛行的看法是搜索无足轻重。所以,他们需要巨额的外部资金注入。

  佩奇和布林考察了吸收风险投资的可行性。他们决心从财务稳健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筹集资金,但同时不放弃对公司的控制。这就像佩奇下载整个网络的设想那样,一开始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他们超级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也能够办到这一点。硅谷中的每个人都明白,每一个企业家都梦想着能够从一家知名的沙丘路的风险投资公司融资。恰恰就是从这些人手中拿到的钱,同这些人签署的合同,可以成就一家技术公司,也可以毁灭一家技术公司。同时,听任风险资本家攫取公司的控制权就等于破坏公司创办者的远期构想,以及公司在技术上取得巨大突破的机会。

  在仔细研究了这个最大的潜在资金来源之后,两位Google创办人发现,有许多公司在融资后都失去了控制自己前途命运的权力。风险资本家要么很快地推动公司的增长,然后让它们上市;要么催促它们通过广告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许多精通技术的早期投资者,包括亚马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夫 · 贝佐斯,都建议他们同时去接洽两家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所以,布林和佩奇同时找到了硅谷最稳健、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和红杉基金(Sequoia Capital)。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他们的目标是说服两家公司同时为Google投资,却不允许任何一家控制公司的经营权。当两家公司为了控制权、主导权以及成为唯一投资人而相互斗争的时候,布林和佩奇就可以决定Google的命运,并继续拥有大部分股权。如果不能成功的话,他们就不得不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即使这不是人们通常做生意的方式又如何?他们要做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要么就不做。他们不会妥协的。就是这样!

  当时正是?郾com公司繁荣的最高潮,KPCB公司的约翰 · 多尔(John Doerr)和红杉基金的迈克尔 · 莫里茨(Michael Moritz)每天不停地看关于新的商业创意的PowerPoint演示,早就对此生厌了。要弄清楚应该把宝押在哪个企业家身上已经很难了;可是,在一个个创意闪过屏幕的时候,他们还是得猜测自己看到的这几十个新的概念和技术中,到底哪些能够有所作为。对于这两位硅谷财经领域的巨人而言,谢尔盖 · 布林和拉里 · 佩奇带来了一股清流。他们没有带来花哨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而是带来了切实可行的搜索技术,这项技术比多尔或者莫里茨所见识过的所有类似技术都要先进。这两个Google的创业者看起来超级聪明而且极端大胆。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他们还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斯坦福大学起步,义无反顾,专注于自己的梦想。显然,他们与那些拥有好的创意,却可能无法将创意变成现实的普通人不同,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最大的问题是,围绕这项搜索技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经营模式,那么该如何评定它的价值呢?而且,这两个人既想要尽可能多的投资,又想要保有尽可能多的控制权,有没有哪个严肃理智的投资者可以同这两个人顺利合作呢?无论是多尔还是莫里茨都不是很能接受布林和佩奇想要采取的远期战略。这两家公司在别的地方都赚进了足够多的钱,它们都在?郾com热潮中狠狠赚了一笔。斯坦福教授戴维·切瑞顿同他们二人都是密友,他在其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向他们担保,Google的这两个家伙都是诚实的人,工作态度非常好。而且,他们还有别的优势。他们对待PageRank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策略的态度非常严谨,而同时他们又是能够就广泛的话题同人交谈得很不错的人。他们是卓尔不群的。这使他们具有了特别的吸引力。

 第23节:为Google工作的理由(2)
  当布林和佩奇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时,莫里茨就通过雅虎的创办者之一大卫·费罗同他们认识了。莫里茨和他的公司红杉基金,曾经给雅虎投资200万美元,1996年雅虎以3 200万美元的价格首次公开募股的时候,他的收获也颇为丰富。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布林和佩奇正在收集关于创办一家公司的信息,其中包括公司的价值评估法和其他技巧。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同斯坦福大学达成协议,让学校协助PageRank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使他们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出售这项技术的使用权。有人提出建议,告诉他们在真正需要资金之前见见风险资本家是很有好处的。“他们到我的办公室来,对怎样成立一家公司很是好奇。不过我们的谈话进行得很快,我经常进行类似的谈话,”莫里茨回忆说,“所以,事后我几乎记不起这次谈话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1931.html

更多阅读

第31节:热忱是工作的灵魂(2)

系列专题:《制胜职场:一开始就要做对》  当你兴致勃勃地工作,并努力使自己的老板和顾客满意时,你所获得的利益就会增加。在你的言行中加入热忱,热忱是一种神奇的要素,吸引具有影响力的人,同时也是成功的基石。  美国著名人寿保险推销

第23节:职业人必备的商业人格(1)

系列专题:《胜者才能生存的商业原则:靠结果生存》  第四篇 靠原则做事 用结果交换  企业和员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领导不公平,是不是我们不努力的工作的理由?  我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别人的错误,还是我们自己的成就?  别人的

工作落实不到位 第23节:第二单元 工作到位的3大要点(2)

系列专题:《消灭你的“浮躁病”:工作重在到位》  这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我们报社没有,别的报社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有人说:“你要去的地方大多是原始森林,里面是什么状况你都不知道,万一有什么猛兽之类的,多危险啊!”

第23节:第二章美元的黄金时代(2)

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1764年,英国颁布《糖税法》,撤销各殖民地原享有的某些免税待遇,对输入美洲的外国食糖和奢侈品(如酒、丝麻)收取附加税;1765年,英国颁布《印花税法》,凡报纸、证书、票据、期票、债券、文告、

第56节:为自己工作不是让你当老板

系列专题:《行走职场江湖的智慧: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为自己工作不是让你当老板  在职场中,老板心态常常被很多人曲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只是在为老板打工,假如我是老板,会把公司做得更好。"这恰恰又进入了一个误区。  我

声明:《第23节:为Google工作的理由(2)》为网友钮祜禄甄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