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问民企7:坠入多元化陷阱是决策虚拟化的必然



 务虚和务虚会是政治家与政治领域的专利。务虚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讨论。尽管,务虚与“文革”时期“左”的一套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虚假、虚构、虚浮有所不同。但对于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不科学的务虚,是绝对要不得的,特别是把企业决策和企业目标当作理想来做。因为民营企业家没有机会和资本去务虚或重复务虚,我在本文只谈务虚中的一种,决策虚拟化。

  有一位民营企业家曾用悲壮的口吻说:我奋斗的终极目标是建一座蓄满东方精神的万丈高楼,但如果我们的力量被各种反力耗尽了,楼建不成,那我们也一定要用坚硬的头颅为后人拱出一条路来。这段话一度震撼了无数人。是啊!真正英雄的头颅是坚硬的,脊梁是不弯的,团队可能是无敌的。但是,有几人建起了蓄满东方精神的万丈高楼?

  一谈到民营企业,我们马上会想到“三株”黯淡、“巨人”失魂、“飞龙”卧坡、“爱多”消匿、“南德”翻船、“太阳神”落山等一幕幕遗憾剧。事实上,从目前已垮台或正走向衰败的民企来看,一个共性是自己打倒了自己。究其根源是决策太过虚拟化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民企决策理念必须升级。

  我的一个在一家IT企业工作的特别优秀的弟子子寒和我聊天,当我问其,就“民企”两个字,有何感想和感悟时,他抛出了这样一段话:民营企业就像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年景好的时候能多赚点,年景不好的时候就亏本。而民营企业的老板则是为了不断的生存而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创新和创造。赚钱的时候比较欣喜,但总是提心吊胆。竞争激烈,活着很累,稍不留神就会死掉。很多企业就像是很多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高潮迭起,低潮退却。起起伏伏,方位人生,方位企业。

  之于这段话,我很受启发,也很失落,像哲人之语。不说其他,光看其生存观,我感觉到他起码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或者现阶段际遇和生存状况一定不算很好。

 考问民企7:坠入多元化陷阱是决策虚拟化的必然

  不谈人生,谈民企。

  有这样一组数字引人注意:我国95%以上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十一五”期间,私企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个体私营经济增长率将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的50%左右,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0%以上。

  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观察并审视民营企业在信息时代、网络经济时代中的重大发展动向,是非常之必要的。

  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正是中国经济发展曲线的生动镜象。民营企业的新动向正是地方与中央利益博弈的曲折反映、是民营资本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强烈追求。

  笔者认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洗礼与大浪淘沙,中国民企在历经了千山万水、千锤百炼之后,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如今,比较而言,民企正处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最佳时节,尽管每天死去的企业几乎和出生的企业一样多。

  但客观现实是,民企除自身因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影响而形成诸多痼疾外,在现实社会里,仍存在如旧的观念、体制、习惯等传统势力,阻碍着民企的发展。

  近期,我主要专注于多元化与决策虚拟化关联性的研究。以供民企决策层多多思考。

  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驱动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有人认为,中国实业家和管理者们,无论是智商,还是知识量,决不低于西方同行,头脑的灵活度甚至超越了他们,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却远远跟在人家的后边走!始终出不了实业巨头。与雅典人、犹太人、英吉利人、普鲁士人、北美人、俄罗斯人、日本人、韩国人相比,我们缺点什么?

  研究发现,我们的企业家有一个通病,总是喜欢贪大求全,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搂着情人盯着小蜜。

  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有不少民企因奉行经营多元化和伺机扩张而走红。可是,市场是在发展变化的,当市场的商品供应因生产力发展而逐步丰盛起来甚至过剩之后,市场态势已随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时,专业化时代来临后,民企进行坚持多元化,就显得不合乎时宜了,除少数企业外,就多数企业而言,利少弊多。在相当多的民企中,企业的衰落、倒闭和老总的下马,往往不是因为产品没有销路或在竞争中的失利,而是因为企业的主导领导人或决策层素质不高,好大喜功,盲目扩张,追求多元化,甚至盲动和蛮干造成的。

  企业决策虚拟化主要有三种形式。

  盲目扩张是其一。就是随心所欲地组建企业集团和与此相关的企业兼并。不是说民企不能搞集团和兼并,而是说,任何集团的组建和相应的兼并,都是有原则的和有条件的。如果条件不具备,不符合原则,轻举妄动,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现在看来,在搞集团或兼并问题上,以下几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归大堆”,戴上一个“集团”的帽子,结果“集”而不“团”,使“集团”徒具虚名;二是在当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已经成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自不量力,去兼并其他一些企业,其后果不可能好;三是勉强地去兼并一些不该兼并的那些自己消化不了、吸纳不了的企业,比方说被兼并的企业负债太大,富余人员太多,技术设备太陈旧等,结果成了自己的包袱。我们一个劲地用“赶超”的方法,去追求“大”,如产值大,规模大等,很可能重犯我们曾犯过的盲目扩张的“大跃进”的错误。

  因为,搞企业并非越大越好,大有大的难处!美国企业在掀起一股兼并风的同时,还兴起了一股“减股”风,其中包括分拆业务范围,砍去次业,精简机构等,适当收缩企业规模。

  靠嘴驱动是其二。有些民企及其领导人,不是热衷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而是热衷于广告宣传,大吹大擂,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很快地把企业和自己抬起来,可是好景一般不会长,当消费者从受骗中觉醒过来之后,企业和企业家就会斯文扫地,很自然又从顶峰跌落。

  当代,竞争的对手,大都是来自国内外以名牌产品为后盾的庞大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我们要在硬碰硬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集中优势“兵力”,其中包括科技、资本、资源、人才之优势,不断地实现技术和产品创新,去争取有限的市场,进而战胜一些竞争对手。

  多元化是其三。当企业因多元化而使投入过多并引起资金不足甚至严重匮乏时,自然会使企业人为地陷入困境。如巨人集团、三株集团、沈阳飞龙等,都是这样垮下来的。多元化会使民企博而不专,很难集中精力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过硬的名牌产品来。任何人的智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企业也是这样。多元化已经不能适应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利润平均化、收益递减和微利化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情况下,专业化才是民企生存与永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专业化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经济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社会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告别了短缺经济,众多企业也不得不步入微利时代。价格大战、恶战正是这个时代的反映。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众多的产品比较中,实现优势产品的定位,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化经营,然后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大力提高效益和效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其不然,我行我素,必遭淘汰。

  因为,一个企业家或企业的使命是要努力创造无限大的利润,而非做无限大的“事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2197.html

更多阅读

企业上市途径规范性 民企规范管理的四条途径

年过完了,该干点正事了,今天就谈谈民企规范管理的问题。现在很多民企在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两个阶段之后,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规范管理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规范内部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本人结合十几年的民企管理实

考核体系建立 民企如何建立考核和监控体系

民企经不起折腾,要防止经营风险的发生,就要尽可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让员工舒心、尽力工作;要建立必要的监控体系,把风险消除在事前而不是事后。那么,考核体系和监控体系如何建立?就考核体系来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绩效考核

二次创业心得体会 民企二次创业,需闯赢利模式五道关!

二次创业说了很多年了,国企拼死抓住了上市的机会,落魄的空架子顿时成为了股市风向标,而民企则只能在创业板和主板的边缘处寻得一席之地,贵贱之分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在民企二次创业的重要关口,政府还起到了不好的促退作用。然而,当民企从灰

王振滔:民企环境趋好才是新一轮增长的动力

  中国经济发展也需民企的推动,相信未来民企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1月30日晚10点半,获得“最佳年度企业家社会责任奖”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刚参加完公益中国的颁奖典礼,便匆匆赶回宾馆接受《法人》记

声明:《考问民企7:坠入多元化陷阱是决策虚拟化的必然》为网友丢了灵魂木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