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白领世界真实体验:穷途末路的美国梦》
性格,关系。如果我们的老板爱上了高尔夫球,我们都应该去打高尔夫球。如果他抽雪茄,我们就都抽雪茄。如果他喝白兰地,我们都得喝白兰地。最终你发现公司一些严重的缺陷,你就占了上风。如果你抓住了他们的把柄,他们就会把你留住。要想生存下来,你必须知道尸体埋在哪里。 一个人的性格与做好工作有什么关系呢?我直到现在还坚信,正如金伯利所说的,我可以做一个“顶尖公关人”,至少在工作表现方面一定如此。但是我能像职业教练和大师们指导的那样,成为企业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吗?通常强调性格的基本原理都会是,现在的企业各种职能部门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工作的,在这些团队中,一个人的举止和态度至少和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同等重要。然而,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测试,这些测试都是基于每个具有不同性格这样的假设,而公司需求的似乎只有一种性格,一种无情的乐观、热衷和服从的性格,即职业中介行业所培养的品质。即使在更高的管理层,你或许认为那里会容得下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像安然公司的杰夫里?斯基林或美国在线的罗伯特?皮特曼那样,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上述的好品质。近期《金融时报》一篇文章指出,所谓的必要性格特征甚至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上否定了智慧的必要性。 想想真正聪明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他们可以独立思考;他们喜爱抽象的想法;他们可以冷静地看待各种事实;欺骗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很容易产生不同意见。这些特征对大多数商业职位来说,不仅不需要,甚至是在大公司升迁过程中的缺陷。 更糟糕的是,同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高层女经理人受到责备,原因是她在一次性格测试中表明:“讽刺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幽默形式。”“她还不会被开除,”文章说,“但是很明显,除非她严肃地重新考虑自己的幽默感,否则她可能更适合其他地方。”
![第38节:选择,还是放弃(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485456245640.jpeg)
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是和善的、令人愉快的,没有人聪明过人,那么这样的团队可是太奇怪了。在我自己经历过的团队项目中,其中总是会有一个或更多脾气暴躁或愤世嫉俗的成员。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成员的存在,才要求其他队员具备企业世界中如此宝贵的“人际技能”。另外,在我们这个时代,企业按说都在谋求“多样性”,组织“多样性委员会”并聘请“多样化专家”,而在职员性格上排斥多样性看上去似乎是起反作用的。这样做只能阻碍在种族、性别、族群等更为令人熟知的多样化形式上取得成绩。一家公司如果想要真正实现人口统计学上的多样化,它所需要的恰恰是一位对本族群所占比例太少而过于敏感的非洲裔美国人,或一位对性别歧视行为公然抗议的女性。但是他或她却会因此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因为他们没有成为一个十足顺从的“团队成员”。 尽管我有各种公认的性格缺陷—爱讽刺、急躁,可能还有智慧—我的确非常严肃地对待关于“团队工作”的种种言论。我每一份求职申请材料中的求职信总是强调我在一个“具有活力的团队”中参与集体工作的愿望,并且在“推进企业品牌和形象”的长期努力中,享受与他人一起工作的同伴之爱。我曾经是一名独立“顾问”,现在我热切希望摆脱孤立。不过我没有注意到,我那些求友们曾经也是“团队成员”,这意味着这些团队一定非常脆弱。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言论提到做一个可爱的“团队成员”的必要性,许多人还是在一个比较残酷的环境中工作,这个环境,对具有种种备受推崇的品德的人们来说,特别富有挑战性。高兴、乐观和顺从,这些品质属于下级,属于仆从而不是主人,女人(无论如何从传统上是这样的)而不是男人。在劝告读者克服由频繁的失业而产生的消极态度,努力保持一副灿烂的笑容后,管理学大师哈维?麦凯不经意地写道,“最善良、最忠诚,以及最顺从的雇员往往是最容易被开除的人。”有鉴于企业世界中的混乱,劝人善良的处方听起来更像是把羊羔送入屠夫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