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白领世界真实体验:穷途末路的美国梦》
“意义在于,”她插话道,“它能为你提供合适的语言!”她叫我翻开她随测试题目一起寄过来的小册子—《组织中的类型介绍》第二版。在桌子上摸索寻找了半天,我才找到这本小书,按照她所说翻到31页。我发现上面写着ENTJ类型的素质,包括“能迅速掌管一切”,“将经过仔细思考的计划发挥和扩展”,还有“尽可能多地管理一个组织”。“这又怎么样?”我问。 “你可以把这些写在简历中啊!”在她的回应中我觉察了一丝对我的轻微不耐烦。 我告诉她我不能因为这个测试说我能怎样我就真的能这样,我们又为这个争论了几分钟,她坚持说那里所说的就是真的“我”。“好吧,我不觉得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后可以大声宣布我可以掌管一切,我是个天生的领导者。” “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这听起来太自吹自擂。” 现在她再也无法压制她的恼怒,只用嘲笑的“呵呵”声回答我。 我还有25分钟要熬,除非我能编出我家房子被炸弹所袭的瞎话,否则我实在不想在这里被她强迫承认我“拥有”内在的领导力,于是我准备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多次课程中,我已经凭直觉了解到她希望我像她那样上进、斗志昂扬、“活在当下”,还有激烈的过度反应。在网络搜索中,我遇到很多金伯利风格的警句和建议。其中一个网站叫做“空档期的专业人士”,上面贴了一篇关于培养“赢者心态”的文章,其中这样建议道: 你的个人态度会决定你职业活动的最终成功。如果你还带着对上任雇主的愤怒,或者存有负面的态度,那是会显露出来的。研究证明,录用过程的90%都是情绪化的,换句话说,如果我喜欢你,我也许就录用你。如果别人感到你有敌意、不积极或者带有重大的情绪包袱,这也许会传递一种复杂的讯息,极大地影响你的求职。 做出录用决定的90%都是凭情绪,这一事实真令人沮丧。那么技能和成就就不重要吗?但是,如果一个“赢者心态”是我所需要的东西,我决定还是努力培养一个这样的心态。于是我问金伯利,怎样才能产生那样的心态?

也许对她来说,没有一个“赢者心态”才难呢,因为她立即就想知道我的拦路虎到底是什么。“你担心什么?” “我的年龄,比如说。” “所以,策略就是根本不把你的年龄当回事。你希望自己处在哪个年龄段?” 我告诉她我对目前的年龄没什么意见,但是这答案显然并不符合她的标准。她开始解释“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之间的区别。我坚持我对“我是谁”感到很快乐,谢谢你—这也并不能让她闭嘴。“你就不能觉得自己是37岁吗?”她还在继续。 实际上,我感到我比37岁时做得好得多,但是,去它的,我干脆同意37岁就是我的“生理年龄”就是了。 “所以,你现在是37岁了!”她带着胜利者的口吻宣布。 “但是,我的真实年纪可以从简历中推算出来,因为那上面标出了大学毕业的年份。” “当然不要在简历上标出大学毕业年份啊,”她建议,“还要把最早的工作经历都删掉,上溯10年就可以了,最多15年。” 这话差点让我闭过气去!她还不如让我做膝盖以上大腿截肢手术呢!我开始哀悼芭芭拉?亚历山大,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她”现在必须被浓缩成一个37岁的侏儒怪物。我1989年之前的经历都要从简历上一笔勾销。 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我从这次指导中“打包带走”(至少我学到了一些行话)的另一份东西:我并不是求职世界中唯一的骗子。我从金伯利那里,还有某种程度上从外表迟钝的乔安妮那里一直学的就是怎样撒谎,怎样令毫不出色的简历血肉丰满起来,怎样映射出一种我从未感受到也不够资格感受的自信心。欺骗是这个游戏的组成部分。即使与金伯利相处,也一直是训练过程的一部分。我承认这一环我始终做得不好,她曾经借用一个“跳舞”的比喻来告诉我:“我们在共舞,但是我们总是踩到对方的脚趾。”我可以是我希望成为的任何一种人,只要我相信—这就是那个讯息。我已经准备好,或者快要准备好,进入那个求职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