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人一样都会“生病”。 有些病是急性发作,有些是慢性病。比如营销战略制定的错误,这种“病”立刻就会“发作”出来,从销售业绩就能看出这种“病”得的重还是轻。而管理上的一些“病”就不是那么快的发作,这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调养”和“护理”。 企业“生病”最怕“生病”生在战略上,只要战略一病,什么生态、融资、管理、营销等统统都得“生病”,这是一种可怕的“脑病”,必须予以彻底根治。在企业经营中,我们时常可见“战略脑病”,有的是“急性战略脑病”,发作得快,企业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还来得及拯救。而有些是“慢性战略脑病”,发作得慢,一点一点地侵害企业健康体,待到病入膏肓之时,已是回天乏术了,这种“慢性战略脑病”,如果企业不能及早觉察,其结果就是送入“太平间”,等待火化了。早前的巨人集团、太阳神、爱多、科隆电器、德隆等以及现在的TCL等,都是得了“慢性战略脑病”,有的已死,有的半死不活。 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脑病”都与管理这个企业的首席企业家大有关系,我们的社会应该专门成立一个“企业战略脑病关爱研究院”,请各方面真正内行的战略专家经常为企业家“号脉”,企业家也应该积极主动按时地“就诊”,愿意在专家面前坦诚自己的战略问题,不要得了“慢性战略脑病”,还自己强撑着,这样与己与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 如今,企业的“病”最多的是出在管理上,主要有战略管理、生态管理、融资管理、管理管理和营销管理等几大方面。其中,最难的是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的管理也即人的管理。最明显的“病”生在老板管理的身上,老板“生病”了,没有人敢管。人们都是察言观色,今天老板脸上喜笑颜开,大家都跟着轻松,明天老板一张“老阴天脸”,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被开。在人才招聘上,一些企业也“病”得不轻,这就是“人才天天招,天天招不到!”起码是在自己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问题上得了“头晕病”,看到要价高的就得了“呕吐病”,看到没有经验的就得了“嗤之以鼻病”等等。 “企业文化病”是许多企业常犯的一种“流行病”,他们没有深究何谓何谓“文”,何谓“化”,何谓“文化”,何谓“企业文化”?“文”即“柔和、不猛烈”,“文”即“礼节和仪式”,“文”即“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可以理解为“企业界的某些自然现象”,自然界有天文和水文,社会和企业界应该有“企业文和人文”。“化”即“改变、变化”,“化”即“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化”即“感化、融解、消除”,甚至是“烧掉”和“不要”。而我们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强调“制度文化”即“硬性的、猛烈的礼节和仪式”,“破坏企业界的自然现象”,“非人文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们强调的是彻底“烧掉”和“不要”,而没有注重“改变、感化、融解”,是彻头彻尾的“反企业文化”。目前,管理界盛行“柔性管理”理论,这对真正生成正确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值得深刻研究的好方法。

企业“常见病”还有很多很多,如“人性关爱缺失病”、“自称第一品牌病”、“次品病”、“产品老化病”、“欺诈性促销病”、“服务萎缩病”、“价格红眼病”、“组织结构骨质疏松病”等等,都需要及时诊断和医治。 企业如同人,难免不“生病”。只要企业对此保持正确的“生病”态度,做到有病医病,无病防治,经常自我诊断和体检,防微杜渐,企业就可以不怕“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