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一个“流动性”问题。这里的“流动性”不是那个令周小川头疼的“流动性过剩”中的“流动性”,这个“流动性”包含中令你欣喜若狂的机遇,因为——蔡达标看着粤港两地车来车往,创建了麦当劳式的中餐厅“真功夫餐饮”;欧姆龙的创始人立石真一因因为看着车站人来人往,从而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检票机;在十字路口看着车来车往发明了红绿灯,而当他注意到钞票的流动性时,就发明了ATM机。立石真一的成功经验告诉《创新者的思考》的作者大前研一一个经验:如果人或者物在流动,这个流动中就包含着财富爆炸的机会。 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总是可以先人一步地获得招人艳羡的成就和财富,置身于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看着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先生总结的经验,你是否也有几分心动? 2007,对于中国人民来讲,是一个捷报频传的年度。不甘寂寞的笔者还有一个更加令人兴奋的信息愿与汝分享。这个信息就是来自于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7年进行的一项消费者研究调查,其结果呈现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是——消费升级。

何谓“消费升级”?正如相当一部分“70后”较难理解父辈人年轻时对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旧“三大件”的渴望一样,今天的相当一部分的“80后”也许较难理解20年前人们对彩电、冰箱、录音机这“三大件”迸发出的热情;而我们的“90后”和新世纪出生的人群长大以后,肯定不再会像现在好多人这样只为一套住房、一辆汽车而努力打拼,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三代人的“三大件”的变迁和排浪式进化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 话说至此,鄙人想谈谈“消费力”的问题。偌大个中国的“消费力”对我们这个星球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现在看来,这个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说到底乃源于“消费力”;现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办的就是消费力。因为,现实是早于1998年,国内贸易部统计范围内的601种商品便已经无一供不应求,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由供给转向需求。其实,任何的产品只有卖出去了,被人消费了,才算价值,才算财富被生产出来了。这也是本人自2002年以来研究客户经济,于今年4月出版《营消:迈向客户经济的商业范式革命》的谜底所在。而消费力的根本源泉在人口上,中国人口多,而且人们原来都是穷人,现在开始渐续富起来,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以上了,开始向小康过渡了。应该说,在当今这个消费爆炸的时代之中国,是处在消费爆炸中心地带。我这儿想议一下“消费力”问题。我想有这么几条需要深入探索的: 第一,“消费升级”。简单说,这即消费不但增大数量,尤其提升质量,就是从消费不断地创造出新消费。今天我花50块钱买个洗面奶,再过一段时间我可能花140块钱买高档一些的洗面奶,再过一段很可能我会花300多块钱买相当著名品牌的洗面奶。消费后,当然人们得拼命去挣钱,然后再进入下一轮(更新的)消费。于是,消费创造消费,同时消费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消费形式,创造出新的消费欲望来。特别是80后的这些人。 第二,就是消费的可持续增幅问题。这个增长幅度的可持续,一个是说增幅不断放大,一个是说增长的可持续。这就表现为一种可持续放大的走势,因为中国的人口及其消费欲望逐大而按梯度可持续消费逐渐放大的,过去是40、50,现在是70、80……一个“0”一个“0”得上去。过去叫排浪式消费,现在已经不是排浪式消费了,是梯度向上喇叭口式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式的向上迈进。 第三,关于消费风暴问题。就一般生活用品来说,新兴市场正在取代那个老的成熟市场,这个世界的消费潮流大趋势是:新兴市场正在起到主导位。不是说老的传统的市场,像美国那个市场它就不发展了,而是说主导地位正在发生微妙地变化,从原来的欧美转到了新兴国家市场。 第四,消费升级将重组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理念体系可能要重新改造,将大大地影响一般产品市场也影响到股市,影响我们的资本运作。 第五,消费升级要求重构我们的业态模式。一个是创造出好多连想都不敢想的新业态。前两天我的博文中提到携程网,携程网也就是替别人买票,可它现在成为一个行业了。类似东西会有好多产生出来。 第六,重新再造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多公司在中国的消费升级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也促使我们的商业模式不断地再造。 第七,在创造更大批量的就业门路的同时再造着我们的就业模式。原先咱们国家的云、贵、川这些省份的一些年轻人,基本上是出外打工,挣了钱之后汇回老家去支持家庭生计。现在不是这样子了,现在很多人都是自己回去创业了。甚至有人推出了一个叫做“东部产业西移”的概念,东部的好多企业移到那边去了。江苏、上海的好多鞋厂有的就到重庆去了。 第八,依托我们的市场资源,在消费风暴中改造“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至少十年以内还会是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当然,这个“世界工厂”不等于英国曾经的那个“工厂”了。英国的工厂当时没有高科技和传统产的划分,现在变成软硬两大块了。而我们在相当一部分高端产品用不了几年就能上去,至少我们手里拿着市场这个最重要的法宝,消费中心论这一条没问题了。消费制高点上的双子星座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无非是在高端产品、尖端产品主导;中国可能是一般产品主导世界潮流,有点像鼠标和水泥的关系,美国主导鼠标,我们主导水泥。当然,中国在好多领域也正在向“鼠标”过渡,也不再光是水泥了。但是,美国人肯定是不做低端产品了,比如像家电,美国人根本就不造了,美国、德国、欧洲基本都不造了。现在家电较量就是中、日、韩三国之间进行了。而且,日本用不了五年可能也得“叫停”了。 日新月异着的“流动性”+“消费升级”特别是其背后的“消费力”=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其中的财富叠加契机是不言而喻的。抓住这个机会,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可能成为行业龙头。而对下海跃跃欲试的你,或许也可以从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