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大智若愚,并不委屈人
系列专题:《商界成功者最推崇的成事法则:先做人后做事》
□ 大智若愚,并不委屈人 “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的最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谁能得到“大智若愚”的评价,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从字面上理解,大智若愚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于没有智慧,接近于木讷,接近于愚。智慧(尤其指的是智术)如果过于外露,仍然称不上高级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智则谋”,一个人过分地精于算计反而会被人算计。“大智若愚”的派生词“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辨若讷”,它们表明至高的谋略,至高的技巧,至高的境界并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一览无余地展出在人们面前,它拥有丰富的层次与内涵,拥有保护自身的机制。 从智谋的原则来看,它仍然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以反处正之道,表现为降格以待的智慧。 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的第一感觉难以产生好感,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使人对它加以轻视和忽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正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对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在中国古代做人术中,“大智若愚”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乐毅率燕军踏平齐国,田单又率齐人大破燕军,功成名就之时,却都是遭君王猜忌之日。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一方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作长夜之饮,昏醉不知昼夜,问左右之人,“尽不知也”,又问贤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于是亦装作昏醉,“辞以醉而不知”。 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广结天下豪杰,广徕天下贤才,“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拥有足以与魏王抗衡的政治实力,魏王也不得不让他三分,可是当他公然“窃符救赵”,违背魏王的意志,解救了正受秦兵压境威胁的赵国,建立巨大功勋之后,却使魏王难以容忍,“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秦国马上施以离间之计,促使魏王剥夺了信陵君的实权。魏王担心信陵君威望犹在,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仍然视作心腹大患,信陵君为此“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以降低人格的方式减轻魏王的戒惧。 韬晦之术在汉以后的所有做人术中发展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善于避让那些看似胸无大志,实际暗伏杀机的身边人。无不以弱者的形象做出强者的举动。
更多阅读
第2节:忧虑,是大部分人的困扰
系列专题:《黑幼龙:卡内基解压方程式》 忧虑,是大部分人的困扰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卡内基就从他的学员身上深切体认到,除了沟通与人际关系外,“忧虑”也是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课题。 他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大老板、企业主管、
第37节:天衣无缝,滴水不漏(1)
系列专题:《不可不知的谎言秘笈:揭开谎言的秘密》 二、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一根链条的牢固程度取决于它最薄弱的那一环。"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从它所阐明的道理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谎言中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他人识破谎言
第37节:那些有理想的人(37)
系列专题:《目标让我们做得更好:那些有理想的人》 下面这些问题都很适合用来询问你的支持者: 你的产品/服务在他们的生活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果你们不复存在了,他们会失去什么? 与你的竞争者相比,你的支持者什么时候会选
第37节:痛苦,才是人生之路(4)
系列专题:《犹太人千年处世书: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开始提高效率的最佳时机是今天。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昨天是一张作废了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却是一张货真价实的钞票。我们要培养把实施行动放在今天的良好习惯。 障碍之五:陷
第34节:学习,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了吗?
系列专题:《完美大学攻略: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 第七节 学习,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了吗? 前面我们提到过,大学里的学习和高中时的学习已经有很多不同,这时我们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如果我们有了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