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其实就是做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人为本”。做人有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做营销首先要学会做人,要遵循“做人、做事、管人、管事、成事、谋事”的成长历程,要以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忠、孝”作为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第二层含义我们要做好营销,首先就是要学会把人的问题解决。要想“做人”要先学会识人,所谓的知己知彼。 一个人的识人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的积累,尤其对营销人员来讲更是如此,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等等;好的营销人员总能游刃有余,这就是来自生活的积累。另一个就是生活的锻炼,有心的营销人员生活上就可以尝试着看。
![知识产权经理人沙龙 企业经理人的识人之道(读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493434680142.jpeg)
我们总不能等到老的时候或者吃亏吃到一定的程度才学会如何识人吧!识人一定有捷径可走,正如营销一样要“学规律、找感觉”。 《英才》调查采访了6位商界成功人士,听听他们的“读人”之道,或许对你会有所帮助。希望你能记住:惟有了解人,才不会把敷衍的谎言当作真诚;惟有了解人,才不会错判他人的本意而坐失良机。 你每天必须和人打交道,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但丁在《神曲》中这样说:“一个人在智者面前可要小心呀!他不仅看清了你的外表行为,就是你内在的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经商做生意,更要对人有准确的判断。如果把商场上的成功者看做智者,那么他们的成功正是在于了解了你的内心。 你如何从合作者的动作中判断其诚意?你如何从下属的办公用品摆放中识别其工作态度?你如何一进会议室就能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你如何让最难缠的客户签下订单?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是一代名臣曾国藩的“相术口诀”。由此曾也被后世奉为“读人”的行家。 知名学者南怀瑾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道:“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13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南怀瑾提到的《冰鉴》正是曾国藩读人的归纳结晶。 但是读人没有那么神奇。美国知名心理学家,乔艾琳·狄米曲斯博士著有《ReadingPeople》一书,其中开篇写道:“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读人既不是科学,也不算天分。它侧重的是,知道该去看些什么?听些什么?具有好奇心及耐心去收集重要的资讯,并且从一个人的外貌、肢体语言、声音和行为上归纳出他的模式。” 新华联总裁傅军就有过因看错人险遭破产的故事。他曾决定在长沙市中心开发一幢26层的华联大厦,北京的一家公司很感兴趣,提出的合作条件是,双方合资成立华联商厦公司上市募集资金,再从中拿出6700万元用于商厦项目,对方占80%的股份,新华联占20%。 按照协议,傅军投入巨资对商厦进行建造、设计和设施安装。谁知道,合资公司1998年上市之后,只筹集到1.4亿元的资金,离预期的2.4亿元相去甚远,合作公司不惜违约,绝尘而去。 一方面是巨大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先期投入的4000万银行贷款即将到期,新华联的处境非常危险,就在这时,傅军当年做贸易结识的朋友向他伸出了手:马来西亚的华裔商人曾钦泉借给他700万元,当年江苏纸浆生意结识的王先生借给他1000万元……新华联由此逃过一劫。 商场尔虞我诈,官场勾心斗角,就连办公室都有“办公室政治”,你不了解别人怎么能行?就连最近一款取名为“明”的手机,其广告都希望沾上“读人”的光。广告里,透过手机,你就能看透门、窗、钢筋水泥后面的人。 读人太重要,就像傅军所说:“人品不行是企业最大的不幸。”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人”?乔艾琳·狄米曲斯提出读人首先应该热爱人。其实无论你读到人的好也好,坏也好,最终不一定能改变对方,但读人却在帮你选择优秀的员工,诚信的合作伙伴,真正想买商品的顾客,最好的工作机会,甚至你终身的伴侣。这些的前提和出发点,就是你要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的人。有了这个前提,你再知道一些技巧,相信你会慢慢地学会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