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的生态环境变化,企业不断就商业模式进行适应性更新与变革是核心成长力的终极体现,也是企业成功的DNA内核。
大批中小企业在成长的痛苦中徘徊、彷徨和挣扎的同时,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这究竟怎么了? 中国企业家头顶上似乎盘旋着一种“魔咒”:成长到一定程度不是停滞不前就是轰然垮台了。
关于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刘海铭致力于“孵化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如下观点:一、孵化模式的本质是孵化平台与载体。二、孵化模式的目的是孵化项目与标准。三、孵化模式的途径是孵化人才与团队。
商业模式是“魔咒”吗?
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商业策略(Business Strategy)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将商业模式实施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机构设置、工作流和人力资源等)及系统(包括IT架构和生产线等)中去则是商业运作(Business Operations)的一部分。
这里必须要清楚区分两个容易混淆的名词:业务建模(Business Modeling)通常指的是在操作层面上的业务流程设计(Business Process Design);而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指的则是在公司战略层面上对商业逻辑(Business Logic)的定义。
一般地说,服务业的商业模式要比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商业模式更复杂。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体点说,就是在具有潜在消费者群的地方开设店铺并展示其产品或服务。
今天,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要依赖于技术。互联网上的创业者们发明了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和新兴的技术。利用技术,企业们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精巧。“饵与钩(Bait and 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ducts)模式——出现在二十世纪早期年代。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比如说,剃须刀(饵)和刀片(钩),手机(饵)和通话时间(钩),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相机(饵)和照片(钩),等等。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形:软件开发者们免费发放他们的文本阅读器,但是对其文本编辑器的定价却高达几百美金。
近来,“商业模式”一词又开始在国内热了起来。第一次热潮是在1999-2000年的网络热时期,而此次的重新热起到底与什么样的背景有关! 一 国际背景:在5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是由麦当劳(McDonalds)和丰田汽车(Toyota)创造的;60年代的创新者则是沃尔玛(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仓储式销售合二为一的超级商场);到了70年代,新的商业模式则出现在FedEx快递和Toys R US玩具商店的经营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则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Amazon.com和辛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模式则是许多dot-com的一个严重问题。今天,国外不少企业(包括英特尔、IBM等知名老企业)也在为新的增长方式选择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冒险!特别是苹果咸鱼翻身、思科历经危机而弥坚的效应以及近来国美、分众传媒、如家等一批依靠简单商业经营方式获得巨大成功的影响都让人们开始对商业模式有了近似狂热的追逐!
二 国内背景:中国企业界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也让人们越来越反思企业的发展规律,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以往看起来很成功的企业面临着进一步增长甚至生存的困惑,从人们对于海尔的质疑到以娃哈哈为代表的浙商出现的新问题都是这一困惑的直接反应!
2004年,曾经坐拥1200亿资产的德隆瞬间崩溃!同年,另一家在国内无人不晓的IT巨子托普集团因董事长出走国外而陷入困境!
2005年,被媒体称为“德隆继承者”的科龙竟未能摆脱这一宿命而土崩瓦解!
2006年上半年,曾经是冰柜龙头、号称不缺钱的青岛“五朵金花”之一——澳珂玛因现金流断裂而宣告辉煌终结!
2006年下半年,当年叱咤风云、意气风发的地产“黑马”顺驰最终也未能摆脱地产大腕们的“预判”,遭至现金流危机而被迫卖身!2007年以后步其后尘的是另一个天津同胞——建材巨头家世界。
被风险投资巨头视为至宝、被称为中关村“瞪羚”式高成长企业的港湾网络终于露出了捉襟见肘的疲态而回到了华为手中!“IT神童”李一男令人瞩目的自我创业以失败告终!
曾经被营销界奉为圭臬的经典格兰仕在放下价格屠刀进行转型的时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和意想不到的困难!
曾经在IT业强劲崛起的老资格企业浪潮集团号称“国内唯一具有软件硬件综合优势”,但增长彷徨之势明显!
一夜成名、频频出镜、刚当上首富次席不到两年的太平洋建设当家人严介和竟然因数千万债务和担保资金而搞得如此狼狈,被迫向政府求援!
一些国内公认的顶尖级的企业如海尔、联想、TCL、方正、紫光等也似乎遭受成长停滞而为媒体诟病!
一些背景雄厚的巨型国有企业如中海油、中远集团等的海外扩张和资本扩张似乎与其领袖们追逐的世界500强大格局目标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而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尽管是国内唯一一家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但整体业务增长放缓之势,让人堪忧。 (引用了周永亮老师的观点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