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观察:培养免费师范生别成了画饼充饥



   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已经上学了。如果他们毕业之后真能感谢国家对他们那两免一补的投入,回家乡去服务十年,那当然好。可是我越想越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像是画上画了一个很逼真的饼,再漂亮逼真,毕竟和真吃到嘴里还是不一样的。

    免费师范生的设想成功,基于三个假设的成立:

 海涌观察:培养免费师范生别成了画饼充饥

    第一,假设学生们都能遵守入学时签定的协议;

    第二,假设他们上学前想的和毕业时想的一样;

    第三,假设他们都有感恩的心,懂得知恩图报。

    然而,这样的假设,我觉得太理想化了。有人能做到有可能,但普遍都做到很难。

    我从新闻里看到,华东师范大学给免费师范生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感恩;可见,华师大想到了,能否让学生们学成之后回乡服务的关键,不仅是入学时的那份协议,学生们有感恩的心更重要。就像是夫妻能否白头到老,主要看的不是结婚证,而是双方是不是都能有宽容的心和重感情的人品一样。协议签得再好,结婚证再有法律保障,如果有一方铁了心要变,怎么能管得住呢?上感恩课,是一种预防,希望学生们在心里不想回去的时候,能在感恩之心的引领下,行动上回去。就像不断有人给夫妻讲爱情没有了还有亲情的道理一样,让一方在对对方已经没有了爱意之后,靠亲情留下来。

    那么,学生会不会因为上了一堂感恩课或是今后还不断地上这类课,就学会感恩了呢?我们还是先来说说人的感恩心理吧。《红楼梦》里有一首《好了歌》,非常遗憾,不管是87版的电视剧还是现在的热评热议红楼,都忽视了这首歌里两句非常经典的话:“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可见,不管古今,父母永远牵挂着儿孙,可是孝顺的儿孙又有几个人真正看见了呢?要说感恩,谁的恩能有父母的恩大呢?可是,能感恩父母的人却非常得少。否则得话,一个儿子给母亲捐了一个肾,也不会因此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了。正因为太少,才会让人感动;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就不会感动了。我们可以想一想: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子女结了婚以后还忘了呢,何况是资助读书了。那两免一补的费用,能有父母把孩子养大付出得多吗?后者尚难有感恩,何况前者?

 我这里主要说了父母难让子女感恩,因为这样每个人都有体会,但不是没有其它的例子。山西女孩小娟得了脑瘤,深圳的八分斋等好心人,想方设法地为她募捐了十五万元钱 ,小娟去北京治病用了大约五万元。当八分斋和他的爱心同事们,对小娟说:让她把剩下的钱拿出来,给还没有钱治病的人时,小娟马上变了脸。她莫名其妙地哭着说,这钱是为她而捐的,不能拿出来;又不好意思地推脱说,观察一段,等她的病完全治好了再说。这样的故事太多,多得没法一一去讲。难怪有人看看无法激发普遍的感恩心,而不得不转向呼吁“慈善文化应大于感恩文化”。

    华师大对每个免费师范生,除免学费、住宿费以外,还给每人每月六百元的生活费补贴。按上海目前一般的消费,这些钱吃饭穿衣等也够了,家里完全不需要再支出任何费用了。如果再去打点工,就可以过得很宽松了。免费师范生并不想回乡服务,但是现在却很需要这笔钱。那么,他们入学时的想法,能够和毕业时一样吗?我觉得这尤其难。

    有一句话叫“此一时,彼一时”;更冷酷的说法是“过河拆桥”。免费师范生现在缺钱读书,不上这个学又没钱上其它的学,当然是先上起来再说了。但是,四年的大学下来,他的想法能不变化吗?

    一是,原来他在家乡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的或是听说过的大城市,和他生活了几年之后体会到的大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八十年代很多明星出国访问了几次之后,就争先恐后地出国定居一样。听说是一回事,真实感受到又是另一回事。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和中西部乡村的差别有多大,人往高处走,在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的。已经在大城市的大学里生活了四年,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地精彩,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能没有想法吗?能不想着想方设法地留在大城市吗?能那么心甘情愿地就回去了吗?就像我们的很多公派留学生,虽然走之前和大陆的单位也签了合同的,结果不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回来吗?留学生们看到外国比中国经济发达,不愿意回来;和免费师范们看到大城市比小乡村精彩不想回去,不是同样的心思吗?

    还有,刚开始来读书的时候,无牵无挂的,在大学的四年里,能挡住他们不恋不爱吗?能保证他们只和同乡恋吗?如果恋的是异乡人,能让他们放弃恋情回乡吗?人爱上的时候要死要活的,父母还拦不住呢?靠一份协议能让他们分开吗?这情事又是对他们回乡的一个严峻考验。

    也许有人会说,不这样的话,谁去西部乡村支教呢?我有一个网友老方,他是重庆人,50岁退休之后,他去贵州一个山村支教了。他对我说,在那里工作两年,每月的工资虽然少一点,但是,两年期满了,有一万多元的奖励。我觉得这种做法更实际、也更可行,不一定限于是哪个年龄段的教师。既然一个免费师范生全部下来要花国家八万元左右,为什么不用这钱来奖教呢?与其等他们四年毕业之后回乡任教,不如用这笔费用直接聘用教师在那里支教;不去服务者不能得到支教金,国家的钱也就不会落空了。

    我觉得非常适合、也非常有可能去支教的,是各地的退休教师。年纪还不大,闲着也没事,不如到支教的地方找点事干干呢?还可以挣些钱。比起刚毕业的学生,这些老教师们教书的质量要强得多。年龄大了,心也实在得多。不像年轻人,大学刚毕业正是做梦的时候,一下子把他们拉回了家乡,让他们的梦早早就结束了,他们能干吗?

    总之,对于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国家要大量地投入。但是,怎么投入,很值得研究。培养免费师范生,让他们回乡服务;这种培养,国家的资金有一定的风险。就像现在有人贷款读书之后,不还贷款就跑掉了的道理一样。与其那样,不如把钱直接给已经在那里服务的人,也不一定只盯着师范生。大学毕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不学师范专业都可能会成为出色的教师。

    一方面,城市里退休教师年富力强的,完全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他们也可以有所收入;另一方面大量找不到工作的中青年人,也有暂时找份工作挣些钱的想法,国家为什么不用支教奖金的办法,把这些人吸引过去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2809.html

更多阅读

李宁:换标换不好成了“掉膘”

     品牌档案  公司:李宁  创立时间:1990年  创立国家:中国  创始人:李宁  主营业务:体育和健身运动所需的运动鞋类、服装、装备及配饰  对于眼下正挣扎在业绩泥沼中的李宁(2331.HK)公司而言,近3年前的“换标”往事实在

范锋:史玉柱终于成了巨人

范锋:天极传媒副总裁,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   史玉柱终于成了“巨人”   □钱伯斯   11月1日,思科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讲时表示,思科70%的并购完全成功。钱伯斯在演讲中表示,创新不是说自己做

我终于把如今的自己 第26节:第二章 如今我成了自己(20)

系列专题:《人生迷途导航书:与自己的生命对话》  帕克思回答:“那就关吧……”其实她是非常礼貌地表达以下感受:“跟我四十年来的自囚相比,那用石头、钢铁打造的监狱对我算得了什么!我刚刚才从我自己的监狱走出来,我已经不打算再跟种族

如今零成本挣钱热门 第25节:第二章 如今我成了自己(19)

系列专题:《人生迷途导航书:与自己的生命对话》  不过,十二月的这一天,当她在巴士前排座位坐下的那一刹那,她并没有把握平静示威绝对可以发挥效用,而她所属的群体一定会支持她。那是存在的真实的一刻,索回确切的自我,要回与生俱来的权利

如今零成本致富好方法 第24节:第二章 如今我成了自己(18)

系列专题:《人生迷途导航书:与自己的生命对话》  尽管有这些威胁,也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威胁,这群人作下重大决定,播下运动的种子:他们决定过“表里如一”的生活。他们决定不再继续演戏,徒让外表看起来像是某一种人;不再做与内在深持的真

声明:《海涌观察:培养免费师范生别成了画饼充饥》为网友八杯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