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快递公司送来的价值中国专栏作者廖晓签名的大作“战略转型”,因为网络故障,别的事没法做,就把这本书快速翻阅了一遍。正好这确实是一本容易速读的书,每一章节都比较短,而且在编排方面,因为包括了不少战略管理的基础知识,可以跳过,直接去读属于他的原创的内容,所以才能够一个小时内完成阅读。
现在的书评,经常受人批评,因为评论人往往动机并不纯净,甚至有些私下里的利益安排,或者深深卷入炒作链条,评论并不客观。这样也导致了书评逐渐被边缘化,对于帮助读者选择以及真正地促进好书的销售,效果都不理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廖晓的这本书,好在作者并没有明确提出希望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坦率真诚地提出我的观点,可能未必会给廖晓造成麻烦,也权且作为一种正常的思想交流吧。
先说正面意见。作者在书中确实提到了一些到位而有见地的观点,这些观点像玉珠一样散落在一些章节里。尽管作者重点讨论的是战略转型问题,但他在谈到中国企业治理转型时的观点却比较犀利,特别是“中国企业治理转型的七宗罪”,作者没有回避中国企业治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七个问题指向明确而坦率,值得企业家认真思考。同样对于蓝海战略的批评也体现出了作者的敏锐和求真的态度,作者同样指出其有七个主要缺陷,我比较同意作者的这些看法。作者在概念定义方面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对于“客户偏好”与“客户需求”以及“价值维度”的关系,都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战略转型的路径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尽管我还不能肯定作者的划分方法足够的科学合理,但这种尝试值得肯定。
负面的意见总是在最后遮遮掩掩地提出,而且措辞要尽量温和婉转,这是书评类文章几乎没有办法逾越的情感门槛。读者需要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还原到最接近评论者的真实意思。廖晓这本书介于专著和战略管理笔记之间,甚至本身就包括了一些作者的战略咨询方法论,读者需要分辨哪些内容可以直接接受,哪些是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验证。作者提出的SBBC框架,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完善,作为一种理论框架,还需要更严格的陈述和论证,甚至是打磨。我尤其不赞同作者对于“战略转型时机”的判断,作者认为,企业在利润增长的拐点为最佳的战略转型时机,根据较近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以及我个人的研究,这个时点对于企业转型已经太晚了,企业转型是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前一波浪的上升阶段即开始筹划和启动战略转型,这样才能在前一波竞争优势未竭时,使优势得以延续,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整体看来,这本书对于年轻的作者而言,也是一种相当大的成绩,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战略管理无论对于企业而言,还是对于咨询顾问而言,都不是一个低层次的管理问题。战略管理实际上位居一般管理之上,需要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厚积薄发,发人所未见所未想所未及,廖晓如此年轻就能够对于战略管理提出这样的认识,是不简单的,从这一点来看,这本书达到了我初始的预期。我以为,廖晓还应该不断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和实践,在以后适当的时机对此书进行修订,给读者奉献译本更准确、更清晰和更有操作性的战略转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