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用人。这个命题已经超越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范畴,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人才、设计合适的岗位,并使二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动态匹配。用人的主要对象是用人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只能从用人的一些基本观点出发,设计一套考核和评价体系,利于企业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以达到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在韩愈的马说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从他的文章中,似乎隐含一个观点,千里马是天生的,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成为伯乐,去发现那些天生的千里之马。但我认为,千里马即人才的产生并不是天生的,寻找千里马的更好办法是去创造一个能够产生千里马的土壤。“赛马不相马”,让众多的三百里马、五百里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最终能产生出适合企业的千里马——人才。作为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目标不是一开始就非要找到那匹千里马,而是找到那些有可能成为千里马的三百里、五百里马,通过激励和考评机制,最终培养成适合企业的千里马。这在操作中比让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个个成为伯乐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回归人本: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攻坚历程》简介:

内容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人力资源管理者包政强力推荐,首位本土人力资源总监从实战角度探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真正需要留意的是那些来自于实践者的思考,留意那些用自己亲身经历并付诸于心血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

  管理者能否在“选、用、育、留”各个方面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本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羽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间接经验,他人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的“鲜活故事”,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从人力资源总监的实战角度,探讨了中国本土企业人士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书力图突出一种动态的管理,展现中国本土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呈现出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本土性、能动性、生机性、创造性和艺术性,以期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规范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进程。

  目前,大部分本土企业正面临着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不规范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战略转型。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本书通过聚焦转型期企业老板的困惑,以及对这些困惑溯根求源,提出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厘清解除困惑的思路,最终使企业能从整体上、战略上系统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将企业老板的困惑细化为人力资源总监/经理等其他中高级管理人员共同面临的挑战,从而形成一种核力,全面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最终解除企业老板的困惑。本书运用大量的案例阐述了本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成功的做法,以“重点关注”和“温馨提示”的形式承载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育,从而系统地、艺术地解决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2894.html

更多阅读

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 国以人为本 闻有灾

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俄罗斯小孩“阿尔捷姆·萨韦利耶”在他六岁时被美国人,女护士托利·汉森,从海参崴儿童福利院收养,七岁时又被他的养母送回莫斯科,声称这孩子神经有毛病,所以不愿再养他了。这样的事原本是一件

声明:《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为网友复仇之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