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管理,盈利为先
在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与演化过程中,人类发明和创立了形形色色的传统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如果要问其本质特征是什么?笔者不能不说的是,它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或者说它是“以盈利为为核心”而构建了起来的,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可以肯定,它是成功的,也是有效的。而人类经济社会之所以有今天,当然有传统管理的伟大贡献。
传统管理难道还有什么不尽人意的地方吗?是的,因为它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有限。这是因为,在传统管理不仅为企业创造出了盈利,而在盈利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亏损,亦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如果没有搞错的话,笔者预测,人类社会下一种经济危机必将是“经济大爆炸”,当然也是由传统管理创造出来的。
企业亏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将要产生的经济大爆炸也是由传统管理创造出来的?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和毋庸置疑的。读者不妨设想,如果没有传统管理的实行与存在,又怎么会产生企业亏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经济大爆炸呢?难道企业亏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经济大爆炸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而非管理结果?
以上说明了什么?说明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也同样是一个创造反经济效益的过程;即管理不仅能创造盈利,也能创造亏损也。无非是盈利、亏损产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同,存在少许差异而已。当然,从人类的、总体的状态上看,盈利的总额可能大于亏损。但是,人们不能不承认的是,有许多“曾经的盈利”是通过“以后的亏损”置换出来的。
试问,为何会出现上述之情况?无疑,它与传统管理以盈利为中心、为目的有关,即传统管理的所谓“盈利”是一个狭义的盈利,或者说是一个过激的赢利。这是由于,暂时的盈利是由“核算期”所规定,即现实的盈利不等于这种盈利具有长期性,更不等于人们能实现可持续盈利。诚然,它更不等于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不等于国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正为负,危机四伏
笔者以为,“以盈利为核心”而开展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以下明显的弊端:第一,从时间上看,关注当前而忽视未来,具有暂时性和片面性,是在短期行为思想指导下形成;第二,从空间上看,考虑自我的、本单位的成分过多而从全局、战略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少,对后果估计不足;第三,从生产资料的使用率即物为的角度上看,容易发生急功近利的错误。
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某一产品的周期很短,难以形成名牌效应(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问题最多),因而难以实现资本可持续增殖;第二,对于一个地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到了一定的时候,由于企业产生亏损和持续亏损,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势必会导致一个地方、国家的经济发生金融、能源等不同形式的经济危机。
比如,当某一个产品处于比较“热”的时候,投资者们便蜂拥而至,造成相对意义上的投资过热;比如,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比较“热”的时期,国内和国外的资本就会蜂拥而至,造成这个国家、地区出现“经济质量”大于“经济能量”的局面,最终导致“经济质量”与“经济能量”的不守恒、不对称状态的出现。这些其实是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必要的条件。
如果投资对于一个企业、国家来说,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意义上的“正效益”的话,那么,到了一定的时候,这种相同性质的“正”,形成一定乘除关系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一个负效益。这是因为,企业亏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大爆炸都是由过剩投资、过剩生产造成的。这样,就出现了连现代数学都无法解释的一种现象——“正正为负”。
大家知道,在数学上有“负负为正”定律而没有“正正为负”原理。可是,在人类经济社会中,却有的是“正正为负”现象的存在。比如两败俱伤的竞争,比如投资过热、经济过热、生产过剩等,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演变成为“正正为负”现象。人们如何才能避免经济过程中的“正正为负”现象的发生?笔者经过20年的研究发现,只有通过“逆变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