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人发钱的“倡议”提出后,也有人从多个方面提出反对意见。例如,发钱的具体方案五花八门、倡议者的依据出发点和面的并不统一、发钱与通胀的关系……
至于有多种版本的发钱方案,这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和值得反驳的。一个家庭如何支出也有意见分歧,财政每年也是要有个预算并要经过审核的,这个问题最后交由“民主”这种多数决策方式处理就可以了。
倡议者意见和依据不统一,这也非常正常,说明在这个问题上起码已经是殊途同归求同存异了。政策建议不是物理实验,不能追求事实一致性,只能求利益平衡点和满意最大化。
而有关按人发钱会对通胀造成的影响,则是倡议者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反对理由。下面就此方面问题谈一谈本人的看法。
现有的发钱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将计就计。
以增加流动性为目的来修复虚假的“流动性丧失”。例如以扩大投资应对当前出现的经济危机或经济下滑为目标的发钱诉求。这种发钱诉求多是金融机构或者其代言人提出,借很多人希望按人发钱的机会,弥补自己的流动性。
此时所发之钱多用于投注到金融机构当中。而这些获得注资的金融机构实际上已经掌控着巨额的流动性资产,只是苦于投资无门。此时以流动性匮乏来要求注资,实际上是投资环境不良投资收益微薄之时,以政府(假道金融机构)投资来替代资本的自主行为,是把风险向政府转嫁也就是向全民转嫁。假道金融机构的政府注资在投资途中免不了被盘剥蚕食,例如首先用来填补金融机构自己的窟窿和坏账等等。
这种发钱方式属于临时抱佛脚之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财政赤字,加剧实体经济的危难局面。此时注入的资本的量以投资需求为依据,主要来源于政府或者政府举债。经济体自有的货币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经济体总体核算的利润也增长微小。
由于财政源于税收,因此这种发钱方式本质上属于取之于民的国家税收的“用之于民”之举,只不过是把转移支付公平化了。显然,我们不能说税收的“用之于民”会带来通货膨胀。
实际上,如果发钱的源头是财政,不仅不会造成经济体内的通货膨胀,相反还会导致一个滞后的通缩局面的出现。因为来源于财政的货币增长是虚假的,是货币在经济体内的“内部流动”。在这种虚假的货币增长刺激之下,经济体有可能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造成商品与货币存量的比例上升,从而导致物价下降的通缩局面出现。
第二种境界:无奈之举。
货币当局的中立性要求是成立的,我们不可能认同一个垄断了货币生产发行权利的机构以厂商的身份存在。经济体内货币(经济体内拥有所有权(即私权,货币当局无法收回)的货币量,读者不要把一个人借到的钱看做是自己具有所有权的钱)实际上处在不断增长之中,因此,那些认为经济体内的货币可以通过“借贷”方式进入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只要积极体内的货币量在增长(这是事实),就一定会出现通胀。因此,通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像通缩也会经常出现一样。但是,通胀并不可怕,或者说怕也没有用。货币经济体制的崩溃是时间问题,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它走向崩溃的步子尽可能平稳一点,尽可能带来较小的社会动荡。这就是说,在货币发行的量的问题上,我们要避免出现剧烈的通胀。
在原有的货币经济体系之下,既得利益群体希望维系这一体系甚至是加强这一体系。这一体系的内涵就是,把一部分人的发展建立在对另一部分人的生存权被制度所挟持之上。此时,把民生从经济当中剥离出来,还生存权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努力取得成功遥遥无期。这时,倡议对低收入人群给予货币补偿,并将之作为经济体的货币入口,既保障了货币拜物教者对货币囤聚的愿望,又可以减少货币经济对民生领域的不当渗透造成对民生的冲击。
此时,发钱的量以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依据,主要来源于货币当局,小部分可以来源于财政当局。来源于货币当局的肯定会累计造成通胀的基点,但是由于“量”被控制在“恩格尔指数”限制的水平上,是以民生保障为尺度,这种通胀对民生没有什么影响,属于“完全良性的通胀”。
无偿发钱是经济体内货币增长的唯一方式,这种增长最终被以“经济增长”的名义表达出来。其它诸如“借贷”等都不是货币发行,无法满足经济体内货币拜物教者对货币增殖的要求(对自己无权生产的东西(货币)的借贷(还本付息),只能导致这种东西的减少而非增加)。
第三种境界:以毒攻毒。
此时,巨额增量资本直接来源于货币当局,直白的说就是货币发行失控。此时经济体内的货币存量猛增,物价包括工资收入一同飞涨,工资和物价较劲轮番上涨。最终是“物以稀为贵”“币以淫为贱”,货币的信用逐渐衰微,众货币拜物教者的信仰受到严重打击,建立在此之上的货币经济体系发生危机,直至这个体系崩溃,彻底推倒重来。
因此,倡导没有定量依据的“发钱”,实际上加速了货币经济体系的崩溃。
不过,也不要认为加速这个体系的崩溃就一定是坏事情。价值是因人而异的,好或者坏,要看谁来看这个问题。也许可以将之视为是对在追逐货币增长的过程中形成的贫富分化所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的一种“休克”疗法或者“短痛”式疗法。
休克复苏之后,巨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大大缩小。因此,有人(现有体制下的获益者)会首先反对这种做法,把这看作是对自己的“掠夺“。不过,当一个社会在贫富分化严重的时候,愿意参与“掠夺”的人可能不在少数。
三种境界的对比:
第一种虽无通胀之虞,但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
第二种造成通胀,但是属于良性,对民生无扰,有可以满足经济体对货币增殖的要求。
第三种可以急剧满足经济体货币增长的愿望,但造成恶性通胀,最终适得其反。
三者对比,比较可取的发钱方式是第二种境界:适量的、公平的发钱。
把这三种境界的发钱比作吃饭的话,第一种实际上是饥饿疗法,是把富人的钱通过税收再平均分配下去,变成让富人再去赚取的对象。第二种是正常的饮食节奏,既做到衣食无忧,又不会造成腹胀。而第三种属于填鸭式喂食,一口气让你吃到撑涨厌食,造成多种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