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竞争从中国发起
中国市场对INTEL和AMD都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是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人口大国和巨大容量的市场,加上十来年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已经被看作是全球经济两极(一为美国,一为中国)之一的新兴经济体,对希望在全球展开竞争的任何企业来说都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刺激市场增长和迎接未来市场竞争的重心都调整到中国来,这也包括了芯片两大巨头INTEL和AMD。2006年中国超越日本和美国,跃升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并在2007年保持20%的高增长速度。可见,中国市场对芯片厂商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AMD在新CEO德克.梅尔今年7月份上台以后,已连续打出了几记漂亮的重拳,并且把中国作为AMD追赶对手的重要砝码:宣布以中国为重心的战略新布局,围绕科技奥运作出一系列市场举措,开展“The Future is Fusion”的换标和宣传行动,拆分芯片制造工厂等。尤其是近期推出全球第一款45纳米的“上海”四核处理器,并且声称已经开始了在Netbook上网本CPU的布局。“上海”处理器作为全球第一款45纳米的四核处理器,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命名为“上海”会给中国用户更亲近的感觉,这是AMD意在重新向INTEL发起强有力挑战所跨出的聪明的第一步。显然,AMD希望以中国市场为突破口,重现03年皓龙处理器时期的辉煌。 相比之下,INTEL对中国市场主要是通过高层访问来表达其对这个新一极经济体的重视,并通过投资项目来希望获得该市场的信心和期盼。但这毕竟是相对远景的计划,市场并不等人,竞争对手正在强力追赶,不容INTEL闪失。而情况也的确不容乐观,最近INTEL陆续收到来自市场的坏消息:10月中旬,INTEL停止向清华同方电脑供货,导致产品价格屡屡走低。加上过去一段时间众多计算机厂商如DELL、HP、联想、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等纷纷弃INTEL转而选择AMD,这令英特尔的市场地位遭到强有力的挑战。 作为INTEL的总裁兼CEO,欧德宁显然也明白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继6月下旬董事长贝瑞特访华后,仅过四个月欧德宁就启动了他的第五次访华之旅。而在北大管理学院讲话中欧德宁也多次提及芯片市场的竞争态势,在表达对竞争对手敬意的同时,不失时机地传达INTEL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但从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INTEL所面临的来自AMD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以致于欧德宁在面对垄断质疑时索性直接说出“竞争对手一旦赶不上我们就会说我们垄断”这样略显小家子气的话来,这多少说明欧德宁由于近几个月来AMD的抢眼表现而肩负的真实压力。 欧德宁在对话时提到了另一句话:“有好产品就能生存下来,没有好产品就会遇到麻烦。“我想他说的是对的。实践也曾证明,产品是他和AMD竞争态势的胜负手。如今,AMD推出了”上海“四核处理器,INTEL准备有何作为?
中国期盼更开放的竞争市场
随着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INTEL等虽然暂未受到影响,但这把悬于所有市场实际垄断者的“达摩克利斯剑“对志在通过中国巩固其市场地位的行业巨头来说,却无法视而不见。 INTEL在全球CPU市场占据超过70%的份额,这已使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不断对其实施反垄断调查。基于其在全球其他市场所面对的反垄断问题,在中国,也会同样有质疑INTEL垄断的声音。 “多年以来,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两个‘垄断者’中,微软总是被注意更多。不过现在,英特尔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如此评价。 而在北大的演讲中,关于垄断,欧德宁表示“我认为英特尔公司在创新方面没有任何垄断”,这令人感觉多少有些语意模糊的回答也令INTEL在面对垄断质疑时有些底气不足,毕竟垄断的真实涵义在“市场”而非所谓“创新”。 中国的传统决定了中国用户对垄断持反感的态度。垄断性企业在用户心中历来都是被批评的对象,比如通信行业的移动运营商,或者软件行业的微软。这样的垄断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改变用户的消费行为,尤其是在有新的竞争者和选择出现时。在很多中国用户心目中,AMD是能够打破芯片市场垄断的被寄予厚望者:如果这个市场不是一家独大,有了更多更好的竞争,大家买电脑时就能享受到同样质量却更实惠的价格。事实也说明,AMD近些年在中国取得了不俗成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30%,并成功地和联想、清华同方、清华紫光、方正科技、曙光、神州数码等中国本土计算机厂商及DELL、HP、IBM等国际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有的甚至是从INTEL手中抢过来的客户,比如DELL、方正等,从而使AMD中国成为全球市场表现最佳、增速最快的地区,这甚至直接导致INTEL在中国的市场表现低于其全球表现,对INTEL产生了强有力的威胁。中国,正期盼更开放、公平的竞争市场。对INTEL和AMD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值得用心经营的市场。(文/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