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纸、杂志、聊天在的话题全部集中到金融危机和其影响产业的生死存亡时,一些网民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自嘲:“在不能微笑的时候,至少还可以
社会理论对这种文化现象和传播结构的改变迄今未做出正面和系统的论述,也许理论总是落后于尝试吧。我们注意到,在扁平化娱乐化的网络传播中,从网络社区- >SNS+IM- >WIKi,形成了一条有效链条,体现了从网络新词从萌芽、发展、流行再到被记入本文记录的动态全过程。
社区对于网络新词的作用自不待言,众多的网络新词都发源于天涯等社区网站,而随着WiKi这种多人协作的平台在中国发展,也在网络新词的流行中推波助澜,因为它创造了一种特殊形式——亿万网民,可以自己记录语言、记录历史。WiKi模式表达出来的公众(参与者)行为的普遍甚至泛滥,不过是以最直观的形式揭示了语言文化演化的真相——所有语言词汇和含义甚至外延都能够在生活和交流的表述中诞生、发展和修正。只要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环境之中,我们就能够从别人的日常生活中看到故事、新闻甚至“现场直播”,然后以自己的理解为途径,以WiKi为表达平台,创造出一种纯粹的后现代语言文本。在这种对于无论作家还是专业哲学人士而言匪夷所思的语言文本遍布全社会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美即是生活”:文化之美在消费和娱乐生活中无处不在。
语言没有国界,但语言有文化的界限。WiKi作为一种积极和高效的百科全书类文化形式,其本原并非中文和汉语。因此虽然其有中文的分支社群(WiKi台湾网站),但并不能准确把握中文传播的脉搏和汉语交流的结构。作为世界上用户群最大的语言种类,汉语不仅仅是中文,汉语还代表了几乎半个地球人类的思维思考方式、沟通交流结构和文化传承习惯。
在过去,历史是史学家来书写的;而wiki这个平台的价值则在于,让更多的知识,包括网络新词和热词,能够更快速、全面地记录下来。对于互动百科网络新词这个平台而言,则是提供了一个网民记录自己语言的一个平台,是一种原生态的、纯粹中国化的。因此一个汉语的WiKi,就不能仅仅是一个按照WiKi模式建立起来的中文网站,而应当是一个基于WiKi模式的汉语言文化平台。我仔细观察了互动百科的发展,虽然目前它还不算建立起了这样一个完善的文化平台,但它没有满足于WiKi的中文化,而是在积极寻找和探索汉语言文化WiKi模式的建立。虽然wiki在中国还刚刚起步,未来在Wiki这个平台上,由网民掀动一场新词的造词运动,未尝不是可能。
囧”,将CHO(首席人事官)戏称为“首席忽悠官”。今年以来,网络新词有爆发的迹象,从“很黄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再到“范跑跑”,众多网民乐此不疲,甚至一向严肃的维客社区网站互动百科也推波助澜,启动一次网络新词的推广活动。网络新词到底价值如何?按照互动百科的说法,是“很囧很娱乐”。最初看到这样词汇和用语的时候,我感觉非常轻视,因为它与我们一贯追求信、达、雅的优美文法、严密逻辑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但当我逐渐感受到这些网络热词的幽默风趣,甚至它们背后典故的时候,我发现它代表了一种互联网文化的变革和尝试,自然的,而非创造。
卡西尔认为,自然语言的持续存在是作为“符号动物”的人类,其符号化制作和符号化生活方式的标志性事件。网络热词在我看来并不是创新的文化形态。热词属于语言在运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积累的非原意或者引申意的词汇。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而语言词汇也会受时代的影响,打下它的烙印。“早请示晚汇报”、“你办事我放心”之类的用语也曾经风靡一时;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其使用度甚至远在“很黄很暴力”、“俯卧撑”、“囧”、“雷”等网络热词之上。其实很多成语在古代初创的时期就属于“热词”一类,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就成了今天的成语。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一个新的词汇通过网络传播比通过其他手段都要迅速和广泛,能够引起共鸣的,自然就成为网络热词。
自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导致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手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被广泛使用,网吧提供了方便廉价的环境,博客创造了言为心声的平台。这种改变的结果就是社会文化的扁平化或者去阶层化,以及信息传播的消费化娱乐化。社会不再以精英阶层的话语为模仿对象,生动有趣、搞笑出奇和方便记忆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典型表述方式。这也许可以称为网络词汇的“现代性”。所以,网络热词不能仅仅看成市井平民的庸俗语言,应该可以说这是一种语言词汇的开放角色,一种书面语和口头语的模糊和边缘化,一种语义形式的多元化趋势。这种趋势,其文化价值和对语言演化历史的影响决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