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动内需是个难题,一味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将使我国经济结构在投资主导型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政府主导层次存在的资源错配与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缺乏破解之术。
有越来越多的人建议发放消费券拉动居民消费,笔者曾在去年呼吁直接发放消费券,这是拉动居民消费的好办法。
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发放消费券,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屈指而言有如下优势:首先,消费券数额虽然不大,却有带动消费效应。每个居民3600元,仅相当于小学教师月薪的20分之一,但根据台湾1111人力银行调查发现,6成7的上班族已经想好要怎么花,有5成3的人还会再加码消费4,728元。其次,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消费券带动其他消费合计达到1300亿元(此次发放800亿元新台币),就能带动经济成长率1个百分点。第三,含金量高,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有助于厂商削减库存。消费券的含金量高于现金,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专门对持消费券购物的民众进行大幅度优惠。有些地方还推出了消费券消费抽大奖活动。第四,可以通过消费选择,判断市场所需商品何在,提高投资效率。到底谁是消费券商机最大的受惠者,1111人力银行分析发现,民众消费转趋务实,以民生消费、医药农牧与工商服务的业者,最看好消费券对业绩的帮助。
有人担心发放消费券会带来腐败、寻租、成本过高等负面影响。如果按照身份证号进行发放,成本并不算高,总比政府盯住每个项目、每个流程的隐型成本要低得多;此前各地发放消费券会带来非本地户籍无法享受的情况,如果全国统一金融发放,则不存在厚此即彼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指定消费品种,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加以解决;有人担心居民领券不消费,则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而非现金的办法解决,一些人认为存在黄牛倒券的现象,这也只是让一些消费主体更换了而已,消费体量不会变。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通过折价换取现金,最终还是会用到诸如造房、教育等消费上,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不公和浪费。
据《财经》杂志对74位经济学家所做的调查,关于大规模政府支出主要应关注的风险,按选择比重排序,79%的经济学家认为是“资源配置不适当”,70%认为是“腐败”,60%认为是“实施过程中的‘一窝蜂’和混乱”,48%认为是“浪费”;此外,11%认为是“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10%认为是“政府收支严重失衡”。
可见,大家共同担心的是资源错配、腐败低效等,消费券可以一劳永逸根治顽疾。直接发放到居民手中,寻租空间最低,一些部门之所以反对,恐怕是因为珍贵的资金主导权被剥夺。通过居民消费,通过找到消费的“刀口”何在,通过从制造业到上游企业的传导机制,较为均衡地拉动企业与行业发展,而不会造成新一轮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至于说分国有股股票让全民利益均沾,则是乱弹琴。
想想看,现在国资委以全民出资人代表的名义,围绕国有股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以往的MBO在很大层面上成为利益输送链条,不得不半途夭折。如果将国有股平均发放到个人手上,外资与国内强资阶层收购,将很快形成严重的寡头资本主义,中国经济版图将四分五裂,俄罗斯最终还是回到了国企的老路上。如果不是均分,则分股过程会变成分赃过程,乱成一锅粥。
谢国忠先生描绘了公平分股权的良好愿望,以及分配之后社会各界围绕国企和衷共济的画面,我想反问一下,谁来监督分配过程?如果小民利益被剥夺,哪家法院维持最后救济底线?连资本市场的很多诉案都不受理,能指望国有股分配获得最后救济?
目前最好的办法,是让国企分红收归政府通过消费券方式,而不是在国企与国资委内部循环,以央企补助的方式搜刮民财。任何一个良好的愿望都应该立足于现实,否则说得好听是画饼充饥过嘴瘾,更坏的结果可能造成经济与社会的震荡。
注:谢氏借分配股权浇自己块垒。他提出的是改革转型的大问题。
关于东欧转型,著述汗牛充栋,可参照秦晖金雁、萨克斯等人的著述,俄罗斯转型成为分肥游戏,难道我们能确保中国转型比俄罗斯更公正?凭独立的法律?还是久远的文化?还是公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