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人生“八面埋伏”》
对纵火犯的终审判决书

诸葛亮在上方谷放了一把大火之后回到蜀军大营,他的情绪十分低落,因为天降大雨将大火扑灭使得司马懿父子轻松涉险。他心想:“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可能这是我杀掉司马懿的唯一机会,却被我轻易地丢掉,唉,我为什么用计前不听听天气预报呢?看来我是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老了,难道我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不成?如果是这样的话,实在是太可怕了,我命将不长矣!” 诸葛亮无心理事,带着无限的遗憾进入了梦乡,忽然在梦中他看到了传说中的牛头和马面,他们手中拿着铁链和枷锁奔向自己。诸葛亮立时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看来我的寿命到头了,要到阴间走一趟,恐怕永远都不会再回来。”果不其然,牛头将铁链向诸葛亮头上一套,马面用枷锁将诸葛亮拴牢后离开了阳间直奔地府。 当诸葛亮清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阎罗殿的地上躺着,大殿的正中坐着阎王爷,旁边站立着判官和大大小小的鬼们,全都呲牙咧嘴地看着自己。诸葛亮心中暗想:“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总有死的那一天,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只是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办完,远的像‘灭魏兴汉’已经是无力完成,但是近的比如除掉必反的魏延、托付接班人等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办啊,真是太遗 憾了!” 阎王问判官:“来者何人?”判官说:“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阎王低头对诸葛亮说:“孔明,你的阳寿已尽,今日就让你命归地府,你可服气?” 诸葛亮把头一抬,傲慢地说道:“当然不服,你以为我不会算命吗?我还有12年阳寿未尽,你们凭什么抓我过来,这是有违天条的。” 阎王回过头来对判官惊奇地说:“此人果然了不得,他居然能算出自己的寿命,看来我们要费一番口舌了。”判官在一旁点头称是。 阎王又低头对诸葛亮说:“孔明,既然你已知天机,那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要提前拘捕你。你在人间已经犯下了滔天大罪,纵火无数,有多少人因你而死,你有没有算过他们的阳寿?数以万计的人阳寿未尽便被你送到这里,造成地府人员暴涨,房价飙升,物价膨胀,流动人口众多而无法管理,这些你可知罪?前两天你还不知悔改,又放了一把火,龙王实在看不下去才下了一场大雨把火浇灭。再让你活12年还不一定要放多少场火,到那时我们这里恐怕要把房顶扒了重新往上盖楼才行。” 诸葛亮将头往上一抬,不卑不亢地说道:“在战争年代杀人放火就是家常便饭,你不烧他,他便杀你,死亡人数也未必会比我杀得少,难道那时你们地府的住房就不紧张了吗?你把这种罪名强加于凡人头上也就等于无形中在逃避自己的罪责,地府中人员暴涨是由于你们管理不善造成,于我何干?如果你们一直这样懈怠而不去搞经济建设的话,即使我不放火,迟早有一天也会有此现象的,不要再找这些无谓的理由,多从自身找些问题出来才是正道!” 阎王又扭过头来对判官说:“想不到此人还真挺难对付的,看来我们得下点功夫才行。”判官在一旁点头称是。 阎王又低头说:“孔明,你果然是牙尖嘴利啊,但这是在地府,不是在阳间。你还以为在上演‘舌战群儒’吗?这里容不得你如此嚣张,你先将你的纵火犯罪事实从实交待一下,本王看看到底冤没冤枉你?” 诸葛亮陷入了沉思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抬起头来说:“我第一把火是在博望坡放的,当时我刚刚投靠刘备,曹操便派了十万大军来欺负我们。当时的情况是我们的实力与其相比差得很多,所以我想到了诱敌深入而后用火攻之,结果也是如此,十万大军有一多半死在这场火中,但他们是侵略者,对付侵略者就应该使用最极端的办法。” 阎王此时急忙打断了诸葛亮的谈话说:“孔明,我只是让你陈述犯罪经过,没有让你做任何辩解,那是下一步的事情,咱们按顺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