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上的天梯图片 悬崖边上的中国金融业



悬崖边上的中国金融业

     清朝政府于1897年5月27日成立中国通商银行,并授予发行纸币的特权。1904年3月14日清政府开始计议设立大清户部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户部银行,制订章程32条,授予户部银行铸造货币、代理国库、发行纸币之特权。这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实际上为银两兑换券。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发行的纸币同户部银行相差无几。清末钱庄、银钱店、官银局都发行纸币,有银两票、银元票、钱票等三种。都以当时银价定值,缴纳钱粮赋税均可通用,谁家发行由谁家负责兑现。既未规定发行限额,也未建立发行准备制度。1909年6月清政府颁布《兑换纸币则例》19条,明确规定纸币发行权属于清政府,一切发行兑换事务统归大清银行办理,所有官商钱行号,一概不准擅自发行纸币。但当时币制混乱,银、钱、纸币混合流通,未能形成真正的纸币发行制度。

    在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中国银行被授予兑换券发行权,但币制未能统一,各省纸币发行过滥。1913年春,北洋政府筹划币制改革,于1914年2月颁布《国币条例》,决定采用银本位制,因币制问题争论未能实现。1918年又公布《金券条例》,预备实行金本位制,因无发行准备,筹划落空。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办中央银行。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1928年10月公布《中央银行章程》,11月1日中央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1935年9月又公布《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享有发行兑换券的特权。1935年11月2日,以财政部布告和宣言的形式公布了《法币政策实施办法》,主要内容是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1936年2月,又规定中国农民银行发行之钞票亦视同法币),一切公私款项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币、生银、银锭、银块等现金。法币的价值基础不再是银本位,也没有规定含金量,是以对英镑的汇率来表示法币的价值,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匧便士,以白银运到伦敦换成英镑存在英国作为发行准备,以维持法币的稳定。1936年5月,国民政府与美国财政部签订《中美白银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汇率挂钩,法币100元等于美元30元,美国向中国续购白银5000万盎司,换成美元存入纽约的美国银行作为法币发行准备,以维持法币汇率。当时,存入英国的法币准备金约有2500万英镑,存入美国的法币准备金约有1.2 亿美元。这种依附于外国的半殖民地货币发行制度,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就开始衰落,1945—1949年彻底崩溃。

    在共产党的管辖区,货币发行制度起始于1928年2月海陆丰苏维埃劳动银行发行银票,各“革命根据地”都曾发行过自己的货币。各个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有银元、银角、铜元、铜币、布钞和纸币,以纸币为最多。发行前都筹集了一定数额的基金作准备,主辅币可以兑现。到1948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的前夕,董必武向尚在河北平山东毛泽东建议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现人民币。1948年12月 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人民币开始投入流通。可见,人民币从一开始发行价是国家政权强制发行的法定纸币。人民币既无黄金储备,也不同任何其他货币挂钩。

     在1949—1984年的长时期里,中国人民银行既是国家机关,又是中央银行,既对城乡居民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也承担对工商企业结算服务的智能。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专库管理,无出库命令,任何人无权将发行基金的现钞转为银行业务库的待支付现金,保证国家对纸币生产和供应的绝对控制权;人民币限于境内流通。到1983年9月7日颁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分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专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主要办理工商信贷业务,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主要业务,中国银行以涉外信贷为主,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农业开发和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这种局面维持到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交通银行”,最初交通银行设想为一家“金融百货公司”,能够办理银行业务外,还同时办理证券、保险业务。交通银行初期的分支机构为独立法人,到1993年又恢复统一法人体制。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陆的金融机构迅速发育,除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成立外,城市信用社开始成立并且迅速普及,后转化为城市商业银行,各类投资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相继组建,但工农中建四大国银行始终是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同时,金融业在市场准入方面始终存在着严格的行政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于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到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国人民银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进行了修正。

     中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在1995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金融分业经营的原则和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这部法规奠定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律基础,分业经营到1997年全面完成。随着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成为事实,中国的金融监管也采用分别监管制,银行、保险、证券各自成立其监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于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公布实施。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对《保险法》有关部分作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这是中国第一部全国性证券法,是对中国证券发行和交易等进行全面规范的基本法律.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金融业的产业地位,可以说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形成并且确立起来的。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但同时,金融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泡沫现象,主要表现在货币与实体经济衔接过程中的价格扭曲、大量信贷资金沉淀在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行业、货币分配机制的不合理等许多方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社会金融保持着稳定。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大陆社会金融业存在着的问题与矛盾。在整个20世纪中国的金融业发展中,我们看到,由于政治局面的混乱,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业极其混乱。而且根本没有继承性。货币的稳定性完全依赖于国家政权的稳定性。

    在21世纪初,人民币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压力。通过20世纪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人民币的是否稳定,对内完全取决于政治局势的稳定。目前,中国通过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开放,已经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中。中国经济体的持续的高达两位数的增长,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人民币的水平。但是,由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的存在着。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外资有两个明显的现象已经发生:

   1、外资开始抛售持有的中国银行的股份。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抛售了56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权,套现金额达28亿美元。同时,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基金也抛售了所持的20亿股中国银行股权,套现金额达到40.6亿港元。而在一周之前,瑞士银行在解禁首日清空中国银行34亿H股。 受此影响,建设银行H股当日暴跌8.76%,创下该公司上市以来第三大单日跌幅,其他中资银行股也随之大跌,周四(1月8日)继续大幅走低。

  继建行、中行股份遭外资抛售后,招商H股也遭到摩根大通出售,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H股的外资持有股份闭锁期将届满,近日遭到市场点名,被指为外资下一波抛售的对象。

    香港交易所资料显示,摩根大通在1月的前两个交易日中,以港币14.52元的每股平均价,出售约港币3,552万元的招行H股,持股比重由18.02%下降至17.92%。

    据报导,目前高盛、德勒斯登、美国运通三家外资行共计持有工行H股7.24%的股权,2009年4月28日三家外资行持有的工行H股,将有一半的股权上市流通,剩下的一半股权在10月20日流通。工行投资关系部门人士表示,高盛获得美国政府与股神巴菲特的金援,并不缺钱,即使另外两家外资股东都抛售,对工行影响也不大。遭到市场点名的交行,与持股19.01%的外资股东丰控股共同发布声明,两行高层对目前合作成果满意,将继续加强在多个领域合作;汇丰表示,无意降低目前持有的交行股份。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苏格兰皇家银行也正考虑出售所20亿英镑约4.3%的中国银行股权,对此中行发言人表示,目前没有收到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决定,但不排除有出售的可能。

    2、外资开始大规模撤离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外资撤离中国的势头非常明显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已经重挫中国出口和经济。2008年由于中国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仅珠江三角洲就有数万家企业倒闭,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企业破产导致大量民工失业,讨薪事件层出不穷,已经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此,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四部委于2008年底联合发布新规定,称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中国将跨国追究并提出诉讼。

    中国利用外资起自于1987年。早在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就通过并颁布了第一部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诞生。1987~1991年为起步阶段,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协议金额331.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6.8亿美元,1992年至1997年为持续高速发展阶段。1992年实际吸收外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0亿美元。到1993年实际引资升至275.1亿美元。

     从 1979~2007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7602亿美元,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外商投资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具体体现在吸收外资占GDP比重、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涉外税收占国家税收比重等指标方面。

    显然,中国的人民币和自己的整个金融体系已经不能够关起门来自救,必须在开放的形势下,紧密结合国际金融局面而拯救。与此同时,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的持有国。

   在如此形势下,必须对我国金融业对外投资的损失做出严肃、正确的评估。中国金融业的对外投资起步很晚,恰恰是正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才走出去。中国投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于2007年秋天在北京成立,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金为2000亿美元。中国投资公司掌管国家外汇投资大权。2007年5月,尚在筹备中的国家投资公司,便斥资30亿美元,大手笔购入黑石1.01亿股,约占后者总股本的约9.9%。购入价是黑石招股价31美元的95.5%,约为29.605美元。

    2006年8月,中国银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外投资即将诞生。建设银行宣布,将以现金支付方式,全额收购美国银行子公司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下称“美银亚洲”)所有股份,该项交易涉及资金为97.1亿港元(约合12.45亿美元)。此项收购是建行与美国银行去年签订的整体战略合作协议的一部分。根据该协议,美国银行被允许在建行IPO前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建行有权利收购美国银行在香港的资产。美银亚洲主要资产集中在香港及澳门地区,在两地共有17个网点。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其总资产为490.73亿港元。根据双方收购协议,建行将以现金的方式支付全部97.1亿港元,该作价相当于美银亚洲去年年底净资产73.82亿港元的1.32倍,约是美银亚洲去年年底纯利5.37亿港元的18.1倍。正式交割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2007年12月,中国银行业用外汇建立的专门进行海外投资的QDII,运作不满一个月,就损失10%。有市场人士粗算,基金系QDII浮亏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到2008年7月,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亏损120亿元。国开行入股价为7.2英镑相比,2008年一季度巴克莱银行发生了10.06亿英镑的信贷损失,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累计信贷损失则已超过50亿美元。国开行持有2亿股,以每股亏4英镑,相当于120亿元。国开行持股3.1%,是个小股东。

     不用一一列举中国银行业与保险业对外投资的损失,如果相累加起来,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中国大陆的商业银行大多数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是从国内投资者手中募集到的资本金,但是,却损失在对外投资方面很大部分。

     对外投资损失是中国银行业危机的一个严重的方面。中国金融最高决策层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并且尽量减少损失。

 三

    中国金融业在社会生活中的的产业地位的形成并且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开放过程中得到确立的。但是,打个比方,整个中国金融业,就好像一座建筑在沙滩上的大厦,其外表虽然华美可人,但其基础却极其脆弱。实体经济即工商企业的大面积倒闭破产,将是对中国金融业的最致命的一击。

    就国内的金融形势,我们可以从金融系统的主要构成进行如下简单分析:

   1、中国货币的基本状况: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年末低11.9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26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5%。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844亿元,同比多投放541亿元。

    2、人民币各项存款、贷款情况: 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69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4.63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2.87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269亿元。12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3834亿元,同比少增30亿元。

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791亿美元,同比增长12.01%。全年外汇各项存款增加183亿美元,同比多增198亿美元(去年同期减少15亿美元),其中,12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增加49亿美元,同比多增67亿美元(去年同期减少17亿美元)。

     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2.01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9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76%,增幅比上年末高2.66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按可比口径增加4.9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70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0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0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3万亿,票据融资增加646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1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

      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43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9%。全年外汇各项贷款增加259亿美元,同比少增252亿美元,其中,12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减少46亿美元,同比多减55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9亿美元)。

     国家外汇储备: 2008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同比少增441亿美元。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613亿美元,同比多增300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

    3、对信贷资金中的不良贷款的估计:从统计数字中,人们看不到银行业的真实情况,而由于我国银行业经营的不透明性,使得银行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从来都是蒙在鼓里。

    1999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分别采取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从银行不良贷款中剥离出来14000亿人民币,并且以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充实资本金。现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接近尾声。但是,在1999年以后,中国各主要商业银行究竟又出现多少不良贷款,这仍然是一个不为世人知晓的数字。

     不过,可以凭经验进行一个简单的推算,如果按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01万亿元为基数,其中不良贷款应该不低于30%,那么,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也应该在10万亿上下。当然,这只能是简单的估计。而银行业的资本金肯定不足以弥补贷款的损失。可以说,我国任何一家银行都经不起清盘的考验。

    4、2008年股票市场蒸发掉的财富对城市中产家庭打击严重。民间资金被股票市场蒸发掉二十万亿人民币,虽然不至于影响到城市中产家庭的日常生活,但是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些家庭的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心理。沪深交易所公布的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为12.14万亿元,较2007年减少了20.58万亿元,这个数字仅次于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其中,沪市总市值97251.91亿元,较2007年减少17.26万亿,市值缩水了63.96%。深市总市值24114.53亿元,较2007年减少33187.49亿元,市值缩水57.92%,其中中小企业板6269.68亿元,较2007年减少4377.15亿元,市值缩水41.11%。

   5、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相对于社会总人口的比例太低,我国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依靠储蓄方式养老的模式。最关键的是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就业成为最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悬崖边上的天梯图片 悬崖边上的中国金融业
    上述几个方面金融问题说明,中国金融业要想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必须保证社会政治的平稳。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在国内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年来又受到西方七国的强烈的升值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换取外汇,而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产品。这就注定中国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成为最大的外汇损失方。

    其实,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货币金融政策,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货币金融问题的实质,因此,金融业的发展并没有主要的起到对国内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服务。这是货币政策失败的根源于结果。实质上,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在于如何用金融的手段刺激劳动创造、保障和促进供给、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方面,而不在赚取多少量的外汇。这要求中国的经济决策层通过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必须反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金融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

    在经济发展的优势方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就天然地是世界经济体中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中国并没有真正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克服自己经济发展的短处。现在,中国必须谨慎地衡量一下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金融经济危机在中国有可能演变为全民性的社会政治危机。目前看,条件已经具备:一方面,改革30年造成的巨大的经济不公平现象是客观存在并且至今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已经存在了思想上的普遍民主要求。因此,中国的政治体系与整个决策系统有着被压垮的危险。社会决策系统的长期脱离实际,已经导致社会矛盾的普遍激化,甚至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政治强人已经不在,而良好的民主政体极不完备,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真正危机。但是,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必须是有条不紊的,否则,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动荡,催毁的将不仅是中国的整个金融系统,也是起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的全部社会成果。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由于1949年后的制度设计,导致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社会性缺陷:一是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没有能够直接导致社会人口结构的转移,因此,中国大陆的人口结构到现在为止仍然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二是企业组织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育,因此整个社会分工也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发展;三是代表着社会“软实力”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等项公共事业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另外,价格体系的问题与分配机制的问题也存在着一种的不合理事实。

     总之,中国金融业尚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产业。支撑中国金融业的两个柱石一是国家信用的力量,一是城乡居民传统的储蓄偏好。现在,中国决策层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中国金融业的这两块基石。并且采取巧妙的合理的办法使我们的社会平安度过危机。中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远比人们知道的或者经济学家评估的以及政府管理者们宣传的问题要严重的多。粉身碎骨还是浴火重生?取决于形势的发展以及管理者的智慧。中国必须对本此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逻辑进行客观而准确的把握,进而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再造。

     在21世纪初,中国必须保证中国金融业平稳度过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智慧。而且,要在解决经济运行的矛盾问题多同时,为自己的社会设计和建设出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

                                       徐国进

                                      2009-1-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330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 名烟名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原文地址: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作者:济宁律师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一、泸州老窖(高端国窖1573)第一批被评上的中国名酒,也是目前国内销量最大覆盖最广的白酒品牌之一,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酒

声明:《悬崖边上的天梯图片 悬崖边上的中国金融业》为网友披肩女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