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诠释落实真谛:关键在于落实》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给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和小队级的各级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谈了六个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就是节约粮食问题。毛泽东指示,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要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 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将每个国民的口粮定量减到最低限度。中共中央紧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国家干部带头。中南海首先勒紧了裤带。 中南海里,机关干部们吃粮重新定量,先由个人报斤数,再由群众公议评定。毛泽东自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26斤。刘少奇报得最低,只有18斤。周恩来报了24斤。朱德和毛泽东一样,也是26斤。

在领袖们的带动下,中南海的工作人员们都把自己的粮食定量降了下来。 粮食少了,但胃口却没有缩小,人的身体仍然需要营养。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中南海里的炊事员们和广大干部们便采集一切可食的植物,和粮食掺和在一起吃。俗称“瓜菜代”。 中南海里,特别是沿着中南海的外墙,有不少榆树。在榆树长出嫩叶时,他们就把它采摘下来,和在面里蒸馒头。除了采摘榆树叶,他们还到地里挖野菜。只要是能吃的野菜,都上了他们的餐桌。 在困难时期,毛泽东曾有过一餐只吃一盘马齿苋、7个月不吃肉、不喝茶的记录。周恩来担心毛泽东的身体,曾关切地劝他吃一点肉。毛泽东知道,其他几位领袖也跟他一样几个月没沾荤了,就反问周恩来:“你吃了吗?”周恩来沉默了。 一天,毛泽东女儿李讷从学校回来,对父亲说:“我的定量老不够吃。菜少,全是盐水煮的,上课肚子老是咕噜咕噜叫。” 听了女儿的话,看着女儿因缺少营养而黄瘦的脸,毛泽东对女儿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度难关。要带头,要做宣传,形势一定会好转,要相信共产党。 给自己定量缩减到26斤的朱德,也和中南海其他领导一样,靠瓜豆蔬菜来度过了困难时期。他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开荒,种上了一些瓜豆蔬菜和杂粮,并到院子里寻找野菜来吃。他还鼓励孙辈们自己挖洞,饲养了一些兔子,依靠自家的力量,解决粮菜不足的问题。 三年困难时期,党中央始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不搞任何特殊。 1961年春节前,青海省委知道党中央机关生活艰苦,从青海湖打了2000多斤鳇鱼,送到国务院,说是给周总理送鱼,并请周总理转送党中央。 周恩来得知后立即指示:第一、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困难时期党中央应该和人民同甘共苦,不能接受这样的馈赠;第二、既然鱼已经送到北京,再返回耽搁可能腐烂,就由北京工商局按市场价格收购,随即在市场上出售。结果,中共中央机关和国务院,一斤也没有留。 在领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度过了“三年经济困难”的难关。 看来,想让群众做到的事情,领导者自己要先做到。领导者做到了,群众不会不做。大家同心同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落实不了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