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山--宝安--东莞--广州,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中心的新型产业链
一场金融危机,让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成了“金融危机中心”;一场金融危机,让珠三角这个世界加工出口基地成了成千上万企业的“倒闭基地”;可是,同一场金融危机,对本土企业比亚迪和腾讯却毫发无损,规模和利润都在成倍上升。奇怪吗?一点不奇怪!如果有人觉得奇怪那才奇怪了。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所以,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是最有前途的,如果这些企业拥有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技术的话。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很久以前就明白,不明白的人只是因为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和偏见,不愿意承认中国和中国人在崛起罢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即使金融危机让一切缥缈的包装暴露无遗,仍然是不会(不愿)明白的,怎么办呢?
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的立场上,我们必须让比亚迪这样的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因为他为中国人带来价廉物美的产品,因为他为中国人带来前途与希望,因为他为中国人带来荣耀与梦想。如果比亚迪的规模比现在大一百倍,他将为珠三角创造几百万个就业机会,他将为中国节省百亿千亿的石油进口,他将让中国人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当然,他也会为他的股东们(包括巴菲特)创造千亿级的财富。珠三角如果有几家这样的企业,珠三角才真正成了中国的珠三角,才是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珠三角,不再是一个依靠出卖廉价劳动力的出口加工基地,不再是仰人鼻息让人包二奶的“后院”。而珠三角的整合和升级,也将带动全中国的产业整合和升级。
那么,比亚迪怎么样才能增长100倍呢?
比亚迪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管理流程的整合,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微软般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在业务流程创新方面没有戴尔般独树一帜,但同时兼有微软和戴尔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同时利用中国数量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炼工人,创造出价廉物美而技术先进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比亚迪毕竟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在生产工艺的考究和客户精细服务等需要日月累积的“内功”方面,是功底不足的。在两三年之内,比亚迪仍然可以坚持“一切自己动手”的策略,目的是让年轻的管理层熟悉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知道哪些地方自己可以做得最好,那些地方别人可以比自己做得更好。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必须尽快把生产和销售服务外包,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技术创新和业务管理流程的整合---才能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全球新领袖。
其次,比亚迪必须尽快在深圳A股上市,因为比亚迪面对的是国内市场,而上亿股民正是比亚迪的潜在客户。万科、招商银行和茅台为什么在中国如此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他们的股东也是他们的客户,他们的客户也是他们的股东。有朋友开玩笑说,住着万科的房子,揣着招商的金葵花,喝着茅台,再持有他们的股票,人生之愿足矣!不久的将来,还应当加上一条:开着比亚迪的电动车。比亚迪的成就是可以超过万科、招商银行和茅台,可以和百年前的福特,二十年前的微软媲美的。时事造英雄,如果比亚迪在A股上市,如果王传福先生不像许多其他中国企业家一样,有了点钱便急于在香港山顶买豪宅,包女明星(或者干脆买家电影公司),以他的年龄和雄才大略,必定会为股民带来极为丰厚的回报。
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推广是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尤其是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的,比亚迪自己没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电动汽车所需的社会基建和服务体系。深圳市政府可以考虑提供补贴,让深圳能源集团与比亚迪合作,首先在深圳建立电动汽车的社会基建和服务体系(主要是充电站),然后推广到整个珠三角和全国。深圳能源集团是电动汽车业潜在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作为深圳市政府控股的实力最强的企业,深能源与比亚迪的紧密合作,既体现了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也帮助老企业转型升级。深能源与比亚迪的合作,很可能使深圳再次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先锋。设想一下,如果深圳80%的内燃机车换成电动汽车,会是一幅什么景象?可能吸引全世界精英到此定居,尤其是金融界精英,包括巴菲特和罗杰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经济地理和自然环境来说,深圳南山最有条件成为珠三角和整个华南的总部基地,所欠缺的是人文环境。南山还差了一点“灵气”。为什么不把比亚迪的总部搬到南山呢?王传福就是那条“龙”!比亚迪的总部搬到南山后海,必定有许许多多相关企业会把总部搬到后海,巴菲特可能也愿意每年到南山住几个月。比亚迪的生产基地应当从宝安往东莞发展,而总部应当搬到南山,国际业务则放在香港。如此这般,香港--南山--宝安--东莞--广州便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中心的新型产业链,销售网络从香港往海外发展,从广州往全国发展,既整合了珠三角,也提升了中国的制造业水平。
南山建总部基地圆深圳国际化都市之梦
邹艺湘 发表于:2006-10-25 18:06:00 原载《香港经济导报》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总人口已超过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超过香港。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据说有四成回到深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本土企业中较有成就的企业很多出在深圳,如华为、中兴、中信证券、平安、招商、万科、金地、腾迅、华侨城等。在一个城市有这么多杰出的企业,说明这个地方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勇于创新和奋斗。每一家成功的企业后面一定有着上百家类似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
深圳过去二十年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几百家企业的顽强拼搏,深圳现在要成为国际化都市,仍然要依靠这几百家企业,尤其是几十家已经具有品牌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化。因为依赖外来加工已经不是深圳的优势,而吸引跨国企业到深圳落户,深圳比不过香港、上海、北京,也比不过广州、天津。由于地域有限,深圳也很难靠扩大城市规模来发展,在这方面深圳比不过重庆、武汉、杭州、苏州、青岛、大连,甚至长沙。所以深圳发展取决于本地企业的发展,深圳要成为国际化都市,关键是如何帮助本地企业成为国际化企业。在美国,这个工作是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来完成的,不论是微软、英特尔、戴尔还是沃尔玛,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都得到华尔街投资银行如高盛、摩根、美林等的扶助,为它们提供财务安排、重组计划、公开上市、兼并收购各方面的支持。当然投资银行也从中得到丰厚的回报。深圳名牌企业也已陆续在美国和香港上市,也已经得到国际投行的扶助,最典型的是平安保险,很早就得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入股。但是当这些企业分别到海外上市以后,一个可能的结果是他们越来越像海外公司,越来越非深圳化。深圳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孵化器,企业长大之后就飞走了,在这些企业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的同时,深圳本身并没有受益,反而空洞化了。作为深圳走向国际都市的策略之一,就是要做到(1)在本地上市的企业,甚至没有上市的企业,能享受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投行服务;(2)在国外上市的深圳企业,愿意把海外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带回深圳,以深圳为大本营。如果能够让高盛、摩根和美林到深圳开业,以上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银行家和企业家紧密合作相得益彰。但在国家政策还不允许它们在深圳开业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呢?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利用香港的投资银行,因为所有华尔街的投行基本上在香港都有分行。如果深圳市政府能够提供优惠的条件,让所有这些深圳的名牌企业都把总部设在南山的填海区,这一片建为总部基地,让每一家企业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屋,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设想。西部通道修通以后,南山成为珠三角事实上的经济地理中心,从南山到珠三角的五大机场都很方便,到香港中环只要半个小时。在南山总部基地的企业完全可以享受到香港企业一样的投行服务,中环的投资银行家到南山可同时拜访好几家企业,真正做到深港一体化了.总部基地群体效应可以是巨大的,企业家之间、专业人员之间可以更方便的交流和探讨,当然也会有更多的竞争,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包括商店、酒店、咖啡店、律师楼、会计师楼,也会是名牌云集。南山的总部基地很可能成为深圳迈向国际化都市的起点。如果把香港中环化做 Wall Street,深圳南山就是未来的Main Street。深港合作也将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
香港通向中国之路始于南山
邹艺湘 发表于:2006-9-30 19:36:00 原载《香港经济导报》
邓小平当初决定建立深圳特区,目的是通过学习香港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在深圳取得经验再推广到全国。而香港与全世界各地的联系畅通无阻,中国的人财物聚集深圳,通过深圳进入香港之后也就与世界联通了。
现在香港反过来要打入中国市场,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利用深圳。通过深圳了解国内市场和政府的运作,在深圳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到全国。香港与全世界各地的联络畅通无阻,全世界的人财物聚集香港,通过香港进入深圳后也就与中国全国联通了。香港与深圳是一个互相进入对方世界的衔接点,互为对方提供发展的空间。香港并没有什幺高科技,但在传统服务行业的综合水平方面仍然高过内地。而传统服务业的水平提高往往需要学徒式的培训和hands-on experience,不完全是从学校教育可以学到的,所以在这方面香港相对于内地仍然有优势,问题是这种优势怎幺发挥出来。
单个的香港企业在中国内地是很不容易发挥作用的,因为国内的营商环境和商业文化与香港并不一样,港人在内地的竞争力有时还不如台湾人和东南亚华人。中国改革开放早期,香港厂商在大陆的成功是因为把香港的厂商几乎整体搬到珠三角,创造了一个适合港商生存的环境又能利用国内廉价劳力和土地。厂商在珠三角的成功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使香港可以成功转型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现在服务业要进入中国,仍然要采用过往成功的模式 —— 把香港服务业整体搬到珠三角,创造一个适合港商生存的环境,在一个地方扎根开花再扩散到全国。而首选之地当然是深圳南山,西部通道修通以后,南山成为珠三角事实上的经济地理中心,从南山到香港中环只要半个小时,到荃湾九龙更近,到珠三角五大机场都很方便。弃近求远或与邻为壑从来不是成功之道。香港政府应当在深圳南山建立“香港服务园”,就象新加坡政府在苏州建立“新加坡工业园”一样,把香港的金融、法律、会计、旅游、航运、物流管理等各种服务都集中在服务园,为珠三角的港商、外资尤其是本地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服务。深圳服务园成功之后再在全国推广,这样,香港的服务行业便真正打开了中国市场,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网络。世界其它国家的企业也将利用这一网络分销自己的产品、服务和资本,或通过这一网络吸收中国的产品、服务和资本。香港的作用永远是作为中外沟通的桥梁,但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如果香港要保持这种功能和竞争优势,必须刻意打造建立一条类似于丝绸之路的“香港之路”,只不过“香港之路”更多地是由输送货品转变为输送服务与资本,并且由单向输送转为多向配送。香港的前途在于物流、人流与资本流的管理。香港通向世界之路是畅通的,而通向中国之路必须从南山开始。另一方面,深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不仅总人口已超过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超过香港。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据说有四成回到深圳。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本土企业中较有成就的企业很多出在深圳,如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平安、招商、万科、金地、华侨城等等。鉴于南山优良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条件,这些公司迟早都会在南山建立总部,南山将成为南方企业的总部基地。如果把香港中环做Wall Street,南山就是将来的Main Street。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香港通向中国之路始于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