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西洽会筛选了总投资达3770.55亿元人民币的279个项目,吸引了至少1680名客商。在看得见的数字背后,是看不见的陕西经济发展步伐。 西洽会的发展,伴随着西部经济的繁荣一起前进。 作为西洽会的东道主,西安市占得先机。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前几届西洽会上,西安高新区、曲江文化产业区、灞生态区近一半的企业,都是在西洽会上达成的合作协议。 “在第十七届西洽会上,西安分团围绕‘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科学发展’主题,以简约、务实、高效办会原则,全面展示西安的良好形象和发展优势,开展以项目对接为主的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大力促进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争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内对外贸易再创新佳绩。”西安市商务局局长吕恒军说。 1600余名客商寻商机 作为中西部合作交流的平台和世界认识西安的窗口,西洽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进一步提升参会客商的层次,本届西洽会上,西安分团创新邀请方式,在国内,打破各区县、开发区行政划分,根据邀请重点编组招商人员。”吕恒军说,从3月初开始,西安分团组成35支招商小分队,共计200余人,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15个城市开展邀请和针对性招商活动。“我们先后组织7场推介会,拜访了100余家大型企业,发放1000余份邀请函,邀请到500余名客商,洽谈对接32个项目,实现了客商邀请和招商推介的良性互动。” 在境外邀请方面,西安分团通过向世界500强企业发送电子邮件,以与国外友好城市联络及来访客商接待等方式进行直接邀请。“而且,我们将西洽会邀请函链接到中国美国商会等境外商协会,向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外国驻华使领馆经商处发放邀请函,通过这些方式进行间接邀请,共寄发邀请函2500份。”吕恒军透露。 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西安分团共邀请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80名外商,其中印尼驻华大使率领的经贸团有53人,荷兰格罗宁根省省长率领的代表团有31人。爱尔兰老城堡集团、西门子、三星、IBM、GE等世界500强企业达20多家。 279个项目“待嫁” 本届西洽会,西安分团在向各区县、开发区、市级各部门征集招商项目的同时,还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全市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公开征集。吕恒军透露说,西安分团共征集招商项目426个,“经过专家评审,筛选了总投资达3770.55亿元人民币的279个项目,比上届西洽会增长79%。” 今年项目和往年相比,也体现出新的变化。据吕恒军介绍,首先,今年西洽会的项目领域广,涉及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传输业、房地产业及科教文卫等14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50多个大类。其次,主导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类项目,占项目总数43.7%。 同时,本届西洽会突出了全市五项重点工作。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建设、“八水润西安”工程、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五项重点工作的项目有78个,占西洽会招商项目总数的27.9%。 “最后,副中心城市建设比重加大。”吕恒军表示,为支持阎良、户县、临潼三个副中心城市建设,本届西洽会共推出三个区县招商项目67个,占项目总数24%。“经过前期大量的推介和投资促进活动,一大批项目将在西洽会上签约。” 塑造国际化大都市之门

据记者了解,本届西洽会上,西安分团设233个展位,总面积3465平方米,展位数较去年增加138个。展区以“穿越五千年,今朝更好看”为设计理念,以光、影、电等手法塑造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之门”的形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西安分团展区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厉行节约,实行统一策划、统一设计、统一制作,全部采取特装布展,设计既简约大气,又富有国际化和现代气息,以蓝色为主基调,通过图片、实物、模型、景观及大屏幕、触摸屏等手段全方位展示西安发展成果和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西安展区共分为三个组团。第一个组团突出展示渭北工业区的规划构想,主要宣传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情况。第二个组团突出展示汉长安城遗址风貌,主要宣传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未来发展。第三个组团重点展示西安市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统筹城乡资源、文化、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和招商引资项目等。 “让世界关注西安、认识西安、投资西安,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届西洽会,在宣传西安新优势、展示西安新形象上做足了文章。”吕恒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