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十:同质化思维 十年前,《中国企业家》在国内首开“研究失败”之先河,由此引发中国企业界对失败企业的持续关注和研究。直至今天,南德、巨人、三株、秦池、飞龙、爱多等失败案例还被众多企业因为不同原因和动机而反复提及。 十年来,四通、三九、托普、科利华、科龙、澳柯玛、港湾等新的失败案例不断进入我们视野。如果细加梳理能够发现什么?尽管不同案例的企业背景、历史时代以及失败的表面原因各有不同,但背后却隐约可见共同的思维逻辑:比如在“一技之长”上,今天的港湾和当年的太阳神是否有些相似?比如在“自我膨胀”上,从格林科尔的顾雏军身上是否能够隐约看到当年南德牟其中身上的某些影子?比如在“造名造势”上,科利华的招术和当年秦池的打法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比如在“追逐机会”上,起家路径相似的四通和巨人在其后的发展中路径又是何其之相似?比如在“规模扩张”上,作为国有企业的三九与作为民营企业的三株又能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 如果说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这样那样新的挑战的话,那么最根本的挑战不是别的,而仍然是众多企业的同质化思维。纵观许多企业的成长历程,尽管不乏令人尊敬的商业行为和令人骄傲的成长业绩,但似乎总绕不开一些简单而相似的思维逻辑:规模崇拜与扩张情结、机会追逐与关系经营、本土优势与权谋之术、价格战与营销战、制造力与渠道力、成本比拼与人海战术。 思维决定成败。今天,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或者自恋于既往的成功路径和眼前的表面繁荣,或者忙顾于运营层面的内外操作和竞争层面的搏击厮杀,或者困扰于增长乏力的进退两难和利润微薄的艰难经营,而很少从思维的层面探求企业的成长逻辑、病因症结和解决之道。但是,如果不从思维层面解决问题,就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更不可能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

那么,如何从思维的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首先仍然需要寻求问题之本源。而在本源上,众多企业的同质化思维同源于传统文化的三大症结不无关系:第一,帝王情结;第二,斗争思维;第三,小农意识。一些企业的思维和行为背后,无不透着这样的影子。所不同的,只是程度或大或小、关系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或显现或隐现而已。 所以,解决同质化思维的根本可能在于企业从文化层面的“自省与救赎”,这是企业成长所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也是企业从平庸到伟大的真正分水岭。无论如何,历史不应再被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