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物化已然
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历史看问题,也不能割断历史去看管理。而中国管理之所以会在近现代衰败,谁能说与帝国主义列强政治、军事、经济侵略无必然联系?如此,谁能说侵略者们没有责任?中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中国人因战争失败而赔款不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德战争”为什么会在中国的领土上暴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又付出多少代价?
在那种战争状态下,人民群众连生存的权力都没有了;在我们的企业中,难道还能奢谈“管理”乎?这是哪家子的道理?在一个列强都来发“战争财”的年代,中国人有讲“科学管理”的条件吗?也就更不要说,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是通过侵略战争,来达到其“原始积累”之目的的。而中国呢?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竟然、错点丢了台湾岛。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就在大洋的彼岸,一个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却通过、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科学技术,也发展起了管理科学。在科技上,其标志是原子弹的大爆炸,使他们最终赢得了那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在管理上,就是由泰勒发明“流水线管理法”,被成功地嫁接在了各种“生产线”和“数控机床”上,生产变成“按扭”。
能够把一种管理思想或者说管理程序成功地嫁接到生产线上,实在说得上是经济学、管理学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其价值,显然不亚于,美国人制造出的那几颗原子弹!可另人遗憾的是,这一伟大创造,却被包括西方人在内的管理学家们给忽略了!诚然,这是管理学思想、程序被“物化”的过程,就像是电脑软件程序,被“物化”在光盘上,一样之伟大。
如果说弓箭的的制造使人类从此认识到了一种“暗力”,或者说是“无形力”被发现的过程的话,那么,某种“流水线”管理思想、程序的被“物化”,当然可以看作是社会的、无形的“资源力”或者说“暗力”被发现、发掘、利用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肯定,其意义、价值比弓箭的发现、发明、制造更伟大!为什么?因为管理程序,体现“意识资源资本化”!
面对饱和,西学无奈
可以十分百分地说,由泰勒发现、发明的“流水线管理法”是伟大的,其意义和价值是非凡的。为什么?就因为它的被采用,使蕴藏于管理程序中的原价值释放出来,转化成生产力;也使得社会科学有机会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了被量化的可能与必要。从此,管理登上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舞台!也就是说,使管理程序,有成为经济增长点的必然。
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们意想不到,那就是——像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一样,“流水线管理法”也是“短缺经济”的产物。换言之也就是说,我们把它们用来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时,它们是“有用”、“有效”,当然也是“有力”的。可是,如出现了供过于求状态呢?
显然,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存在与运动状态,当然,它们也是两种状态不同的研究对象。大家知道,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学、管理学都需要首先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不同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不同的经济学、管理学。诚然,这是个“物质决定意识”的过程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过程。
比如,根据微观、中观、宏观诞生了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由于经济学是揭示经济规律的而管理学是研究如何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学问,所以,在此基础上,也就有了微观、中观、宏观管理学。关于“经济物质决定经济意识”,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此认识不存在问题,那么,产生、面对短缺经济的经济学、管理学,是否仍然能够适应饱和经济对象?
简单地说,研究对象、管理对象的的上述变化,决定了产生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学、管理学一下子都悬在了空中,因为它们已经找不到自己的研究对象、管理学对象!这难道不是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的悲哀之所在?换言之,只要存在生产出来卖不出去的现象,一切面对试图通过降低成本而扩大投入的所谓“投资乘数倍增理论”,就变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