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这个沂蒙山区走出来的朴实汉子,他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极其普通,以至于今天还有人说他像个农民。但是老朱从不在乎,他也不认为这是一个“侮辱”性的说法。他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的心始终根植在农村。直到今天,他的全部事业也都融汇于“三农”。作为一名企业家,消费者是他的上帝。但是,在朱新礼内心深处,广袤的农村土地和尚不太富裕的农民兄弟更是他追求事业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温暖的乡村土壤培育了他朴实、内敛的性格,但是传统守旧的习俗却从没挡住他追求创新和致富的渴求。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顽固的偏见,中国农民并非是生来就守旧木讷,相反中国农民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群体。束缚他们身心和创造力的,并不是脚下的辽阔土地,而是沉重的体制枷锁。70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源自农村的开创精神。而农村和农民也正代表着中国最真实、最深刻的国情,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往往也最值得人们去关心和尊敬,因为他们身上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符号。今天我们对汇源成功模式的分析,就从这位叱咤国际市场的“中国果汁大王”——朱新礼的创业脚印开始追寻。一、善于创新的村长1952年朱新礼出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一个落后的山村——沂源县东里镇东里村。沂蒙山区历来是穷苦之地,沂源县更是山多地少,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自古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在那里,贫穷是个普遍的状态。朱新礼从小就历尽穷困生活的艰涩,也感受到了农民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穷则思变。贫穷能激发人的斗志,它能给人埋下自强的种子,与命运抗争。贫穷的生活激发了幼年的朱新礼赚钱的能力。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聪明的他却总是能够想出办法,并且不畏辛劳,跑到山上采草药勤工俭学。据说他从小的学费和书费就没向家里要过钱。那时同学们都不富裕,交费总是拖延,老师就把每学期最早和最后交齐的10个人名单写到黑板上公布,“我每次都是前十名,而且都是自己攒的钱。”至今说起这些,他还十分自豪。他是该村第一个万元户,也是全村公认的大能人。据后来他的身边人“爆料”:他最初是靠驾驶一辆解放牌卡车承包搞运输赚到了钱。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汽车就算是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了。村子里哪天要是来辆汽车,往往会招来一大帮大人孩子,齐拢在周围看热闹。地方虽穷,但经济也慢慢开始搞活了,运输需求总还是少不了,回报也还丰厚。劳动致富,发家有路。朱新礼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aihuau.com180年代前期,为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党中央号召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一人致富不算富,带领大家致富才算富。具有非凡创业创新能力的朱新礼得到了村里人的一致认可,被推选为他们的致富带头人。当时的东里村是一个有800多户、3000多人的村庄,村里人多地少。也许是与水果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1983年,三十刚出头就被选为村主任的朱新礼,为了让村里的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他连续很多个晚上睡不着觉,他寻思绝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还领着大伙种老玉米,种麦子。他知道那条老路不是一条致富路,要致富必须进行创新。顶着巨大压力的年轻村长号召大伙去种葡萄。葡萄能当饭吃吗?有人怀疑,有人埋怨,据说还有人层层告状。朱新礼为了说服大家,曾在一个月内八次驾驶大客车载着乡亲们去胶东地区参观,学习种植葡萄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他还借钱买回了葡萄苗并请了专业技术员,葡萄第二年就可以挂果,第三年每亩就可收获4000-6000斤,那时每斤卖到2元钱,再加上葡萄秧冬天埋到地下,第二年春天剪下来又可卖苗子,收入很高,这一下子就带富了一村人。为了打消大家最初的顾虑,老朱同志当时还做出了一个非常有号召力的决定:对于种植葡萄的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发放粮食。此举更加坚定了大家的信心。接着朱新礼又在村里创立了27个企业,把大部分剩余劳力转移到村办企业上去,27个村办企业都办得红红火火。在东里村,农民不种粮食,却有粮食吃,而且还有了余钱。这是那里的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事,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种葡萄,让这个人均四分耕地的有名的穷村子,在80年代摆脱了几十年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的困境,出现了400多个万元户。这个贫困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电话村。在80年代,作为一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朱新礼是当之无愧的先进典型。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典型人物的名气相当大,在地方上甚至也不亚于现在的娱乐明星。那也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改革年代。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名字大多数也只是留在老照片上,而朱新礼却是与时俱进,一直干得轰轰烈烈,风生水起,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果汁大王”。朱新礼当时还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有了这些成绩,再加上朱新礼永远也不满足于现状的性格,三十几岁的他,作为当地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被选送到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1991年7月回来时候,朱新礼被委任为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在许多乡亲们看来,老朱同志这回可是鲤鱼跳龙门了,当上了国家干部,捧上了庄户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皇粮在手,衣食无忧。可他却觉得这绝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目前不缺政府官员,缺的是企业家。只有做企业家,才能回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才能通过企业的工业化、市场化运作,用更宏大的手笔,为广大果农闯出一条致富之路,续写自己的富农理想。老朱的创业模式就是在不断求新求变的思想下酝酿成熟。而这在当时无异于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