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来论述《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把这部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读,以期真正挖掘出俄狄浦斯特有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闪光的“点”;精巧的“线”;缺失的“面”。
《俄狄浦斯王》是戏剧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部悲剧:庄严的忒拜王宫前,俄狄浦斯怀着拯救城邦和人民的决心,一步步地揭开并陷入了自己命运的悲剧深渊……几千年来,这部悲剧一直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无论是看过剧本或是看过演出,我们不能不为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作品到今天还有这么强大的感染力而感到惊讶。但不难发现,许多年来学者们对《俄狄浦斯王》这部剧的研究多在它的内容情节特别是“恋母情结”这方面做文章,上网搜索时关于“恋母”的话题是铺天盖地,甚至渗入医学、心理学、哲学各方面,而为其结构上的贡献发言的却鲜有人在。可见人们对戏剧内容的关注要远大于对结构的关注。然而,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说,剧中人物的性格、情节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把它与全剧割裂开来进行分析的做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取的。弄清戏剧的结构,不仅能够很好地领会作者给时代照镜子、评善恶的最高目的,也能看清全剧的来龙去脉,从而准确的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及艺术形象。戏剧不同于散文、小说和电影,有它特殊的、专门的、许多世纪以来形成和磨练过的结构规律。索福克勒斯擅长于结构布局,他利用了戏剧结构的倒叙手法,使剧情发展自然、合理,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技巧让故事发生在王宫前,集中写了俄狄浦斯追查凶手这一件事。通过五个人的陆续上场,以倒叙形式将错综复杂的矛盾一一揭开,将戏剧冲突引导到惊心动魄的结局,悲剧气氛达到高潮,使观众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其悲剧结构复杂,波澜起伏,却不给人以杂乱之感,布局巧妙,针线细密,而不露斧凿之痕。我们可以把戏剧结构看成支撑内容的一副骨架,所谓骨架就必然有构成它的点、线、面。剧中设置了种种悬念,如果我把这一个个悬念看作剧中的“点”,那么就可以把联系这些“点”的追溯看成是一条“线”。悬念是结构的关节点,追溯是结构的骨架线,点、线纵横交错构成结构的板块面。下面我就想谈谈索福克勒斯是如何设置“点”和“线”及在“面”设计上的不足。
一、闪光的“点”所谓“悬念”,指的是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的心情。善于造成正确的悬念,善于让观众由始至终处于有所期待的心情之中,这是剧作家应浚掌握的一种基本技巧。因此悬念可看成是戏剧结构的基础。索福克勒斯在这方面就展示了他不寻常的才华。作者在开幕不久,就借先知忒瑞西阿斯和俄狄浦斯争辩这一场面,把一个总的悬念留给了观众:俄狄浦斯是怎样成为杀父娶母的凶手的?当先知预言出凶手就是俄狄浦斯本人时,悬念就形成了。这部剧首先把谜底告诉了观众,却没让观众失去任何的兴趣,而是让观众在“怎么样才成为凶手” 这种过程中满足自己的猜测和期待,并且还要进一步等着看俄狄浦斯怎样惩罚自己,这种悬念就具有了相当大的吸引力。但要保持这种悬念,还要不断加强它。索福克勒斯不是将单单一个悬念进行到底,而是环环相扣,即一个悬念中又包含着另一个悬念,另一个悬念中又包含着第三个悬念。这在剧本中的表现就是几乎每一场的开头都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即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了一个问题,在下面又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似乎揭开了读者心中的疑问,但实际上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设置了另一个悬念,这个悬念又只能等待观众和读者们在下一场剧情中去发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相套,直到虽后一场揭开全部的悬念。其悬念的模式也颇为独特,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产生了什么后果?”或“有人被杀害了”,“是谁杀的人?”,而是蕴含着能引起巨大风暴的“突变”和“发现”。一场灾难降临了,人们却并不在意“突变”的结果,而是随着主人公的“发现”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希望寻得事情的真相,没想到在“发现”中又遭遇了另一场“突变”。
好的剧本,开场后总是要尽快明确戏剧冲突的具体内容,形成全剧的悬念,把观众的期待引入明确的方向。第一场一开始作者就向观众展示了这样的景象:“城里正弥漫着香烟,到处是求生的歌声和苦痛的呻吟”,忒拜城遭受了一场突变。当然统治者不会坐视突变的发生,对城中的瘟疫视而不见,果然俄狄浦斯作为一国之君出场了,而且顺应民意向神求得指示,结果得出的是杀人的罪行和被杀者的鲜血使城邦遭了这番风险。“谁是凶手?”在观众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样的问题。在第一场的最后,先知忒瑞西阿斯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尖锐的指出,现忒拜城的国王,曾在斯芬克斯爪下将忒拜城的人民救出的俄狄浦斯就是导致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观众已经得知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但紧接着又陷入了另一个思考,那就是俄狄浦斯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凶手?他是怎么样成为一个杀父娶母、天理不容的罪人的?自然而然的,作者又设置了这个最大的、也是全剧的中心悬念,并在接下去的几场中,继续制造和解决悬念。第二场中,俄狄浦斯和克瑞翁互相猜疑而反目成仇,作为妻子和姐姐的伊俄卡斯忒十分痛苦。为了澄清事实,化解丈夫和弟弟之问的恩怨,她不得已捡起了往事,不得已说出她曾有个儿子,因为一出生就被预言会杀父娶母而被原来的丈夫丢弃。王后的追溯不仅加重了俄狄浦斯的忧虑也引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开始怀疑自己是谁的儿子,开始怀疑神的预言“玷污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炭吹亩一岢晌彼雷约旱纳砀盖椎男资?1/span>”是否会成真,尽管他当时就是为了逃避这个预言而远离“生生父母”,流落到忒拜的。王后和俄狄浦斯的追溯又制造了一场突变,并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另一个悬念“俄狄浦斯当真就是杀父娶母的‘罪人’吗?”这个悬念在接下来报信人的追溯中得到了加强:“你和波吕玻斯没有血缘关系”!最后的答案就等着牧人的证词来解答。在最后一场中通过牧人的追溯,全剧的悬念终于被揭开了。就是这样依次相接的悬念,使观众一步步知道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悬念的形成和揭晓、再形成和再揭晓构成了整个结构上的一个个闪光点。
二、精巧的“线”悬念再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单独存在于戏剧中,就像光彩夺目的珍珠再如何耀眼也需要有一根合适的线将它们串起来,这样他们才能被佩带在脖子上或陈示于柜台中让人们欣赏。索福克勒斯就寻找到了这么一条最合适的线,让人沉迷于悬念中时又不会找不到走向结局的线索,这就是“追溯”。
如何进行追溯?《俄狄浦斯王》从戏剧创作的角度讲,开创了戏剧结构的一大样式:追溯式,又称“倒叙式”、“回顾式”。这已经成为戏剧创作中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把一部戏剧的高潮安排在开场前夕,而当大幕拉开的时候,整个戏剧的情节已经发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剧中比较重要的事件,比较关键的矛盾都已经形成,正处于总爆发的时刻。就剧本的矛盾冲突而言,仿佛戏剧一丌场就进入了高潮,并且“迫不及待”的就走向了结局,与小说创作中的“倒叙”十分相似。
《俄狄浦斯王》中的追溯是一种痛苦的追溯。无论是王后,还是俄狄浦斯,抑或是那个牧人,想要他们揭开那块流泪的伤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为了使国家和人民不再遭受瘟疫之苦,那充满了眼泪、悲伤和痛苦的闸门就只好打开了。看到俄狄浦斯和克瑞翁反目为仇,王后为了消除争端捡起了往事,不得已才去重温那命运的苦酒。婚后无子是痛苦的,好不容易得到的孩子长大后要面临杀父娶母的命运更使她苦不堪言:将出生三天的儿子丢弃在山谷是痛苦的,但丈夫的被害无疑又是雪上加霜。这个不幸的女人只能在痛苦的追溯中再去品尝痛苦。王后的追溯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问题的突现,俄狄埔斯记忆的闸门也被冲开了。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儿子是痛苦的,听到自己将玷污母亲的床榻,成为杀害父亲的凶手的预言是痛苦的,而眼见预言成真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使城邦遭灾的罪人更是痛苦的。戏到最后,一切的谜底和悬念都揭晓了,然而观众们的心中却并不轻松,反而更添沉重。俄狄浦斯、王后、牧人,都在痛苦的追溯中展示痛苦的胸怀,不幸和痛苦构成了追溯的主旋律,而作者还设置了种种的突变,并通过发现揭示突变的原因是这种痛苦雪上加霜,从内容上看这是残忍的,但我们最后却不得不像俄狄浦斯不得不接受自己悲惨的事实一样承认作者的这种结构给人带来的冲击显示了他结构艺术上卓越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