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铉认为对于公司治理理解的偏差,来自于对“治理”的深刻理解上。最容易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资产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治理的根本,其实就是权衡委托者与被委托者的利益。然后,通过制度,通过绩效、通过安排,让公司形成一种利益平衡。
因为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解与立场不同,导致企业整体管理体制的根本不同。
一、是否存在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不会具有资产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的主要矛盾?
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平台,其核心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企业各项任务能有效实施的企业组织环境与业务平台。
因为是一种平台,既然是一种平台观念,这上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就不应该再成为是一种矛盾的关系。而是互助互利的关系,相互之间是一种协作。公司管理者是公司员工的服务者,股东与董事局是公司管理者的服务者。他们相互共存,管理将以一种特殊的服务形式展开。所以,以企业管理平台的理念,就应该可以使这样的矛盾不成为一种矛盾,从而导致企业治理的内涵有所变化。
二、公司治理的目的不是治衡。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公司投资人与公司管理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益。所以,其基本的目的是相同的,没有主要矛盾。之所以产生矛盾,是因为公司管理成熟度不高的原因,因为管理成熟度不高,而产生一方独大,一方过于强势,公司治理只是治衡,是治标,而没有治本。
公司治理的项目观点
企业治理,想讲究治本,必先调整企业运营平台的机制。这种平台机制,就是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各种各样的任务实行“项目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创造和保持一种能使各项任务能有效实施项目管理的组织环境和业务平台。由于任务的项目化,使大企业大集团可以用一种简明有效的手段来管理成为可能。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大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强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国际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已成为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竞争,还必须与来自国外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国门,《财富》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大集团几乎都在我国有投资或经济活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和非税壁垒均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
其次,客户类型日趋复杂化、需求日趋个性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环境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开始起决定作用;随着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顾客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市场”(Mass Market)早已烟消云散,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
最后,技术越发日新月异。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企业技术的更新速度逐步加快。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且其周期的长短难以预测。因而越多地采用外协等外借资源的生产方式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另一方面则以产品作为管理和核算的对象以考核各产品生命周期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产品从创意到退出市的全过程也就具备了项目的特性,可以当作一个项目来看待;而产品生产过程的组织也因为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及外协生产方式的采用,每批产品从洽谈订单到向客户提交产品的过程也可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总之,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传统的作业业务日趋具备了项目的特色,作业日趋项目化,这也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全面项目管理诞生的环境。
全面项目管理是指一种企业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内的运作项目不断的增多,企业对企业内的项目按项目来管理时,常用到很多项目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极大的改良了企业对于项目的管理的管理力度和对进度、质量、费用的控制。全面项目管理就是企业把企业的运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把企业管理参照和援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整合原来常规企业管理的方法,变成一种灵活而且制度完善的操作平台。这种操作平台由于带有大量的项目管理内容,所以称之为全面项目管理平台或全面项目管理框架。由于其主体思想就是要建立一种程序化管理的系统,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也可以称之为程序化管理平台或程序化管理框架。
在这样的框架下,企业治理关注于企业将要进行的运作,把运作进行细化,而不是关注人,关注运作的高级管理者,就是企业治理的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