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口头禅“看谁笑到最后”,意思是说: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我看这句话在中国大多数企业是不适用的了。由于没有品牌和技术,所以,很多企业只有痛苦的份,最多也就是强作一时笑颜,而没有持久微笑的份。 品牌和技术是“微笑曲线”的两个最高端,把这个“微笑曲线”倒转过来就成了“痛苦曲线”,贴牌和制造是“痛苦曲线”的两个最底端。 同样在中国生产的一种鞋,贴上“耐克”标签后,就能卖100美元,而中国的只能卖10美元,这90美元的差价就是知名品牌带来的溢价价值,而贴牌企业必须支付给人家1-3倍的商标费,真正赚到自己手中的实在是可怜的一小部分,这就是有和没有“无形资产的品牌”的巨大区别。而且,耐克始终占据着消费市场的高端,而我们的鞋成为商贩们抛售的街边货。由此可见,人家耐克一直在微笑,而我们的贴牌和制造厂家只有痛苦的份了。 这样的中国企业多如牛毛,因为没有品牌和技术,只能沦为人家的加工厂,这种类型的“中国制造”已成为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用微笑把痛苦埋葬 人家的“微笑曲线” 我们的“痛苦曲线”](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14857046201.jpeg)
再如,中国的红旗汽车,因为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持,从国家元首的座驾嬗变为普通的出租车,由于技术不过硬,性能不稳定,很多人“打的”还绝对不坐它,响当当的红旗牌汽车能不痛苦吗?而人家的奔驰、宝马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象征,大有“笑到最后”之势。 “品牌与贴牌”之间的关系和“技术与制造”之间的关系,笔者称之为“品牌剥削与被剥削”和“技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剥削者就有被剥削者,市场只闻剥削者笑,哪闻被剥削者哭,这就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残酷性。人家凭什么剥削你?凭的是在品牌塑造和技术研发上的巨额投入,更进一步地说,凭的是在“后产品时代”竞争中制定的品牌和技术的创新战略。而你又为什么被剥削?因为你没有品牌和技术,你不是创新型企业,你没有“品牌强国”的意识和信念,你甘当“品牌奴”和“技术奴”! 只要有竞争,只要有国与国、企与企、人与人、货与货之间的“白刃战”,国策和国力、企策和企力、人策和人力、品牌策略和品牌力、技术策略和技术力呈现在“微笑曲线”和“痛苦曲线”上的竞争状态就会永久存在下去,什么时候“品牌才能等于贴牌,技术才能等于制造”呢?除非你登上“微笑曲线”的两个制高点,否则,上帝也救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