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博闻讲坛第一期在南新仓国际大厦艺术作木坊开坛,主讲人是《潜规则》一书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吴思先生,主持人是中国律师观察网主任赵国君先生——我想特别交待一下,国君先生这次一身大红中国服,打扮得像个财主,但幽默不减,尤其是他大胆公开他长久以来暗恋着的某女歌星,令大家在严肃的探讨中有了放松。
吴思先生在历史上是通透的,对“官家主义”作了系统的解释与分析,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尽显大家风范。当吴先生一个半小时的演讲要结束时,大家依然如饥似渴。
接下来的互动也非常精彩,一个个纷纷提问和发言,在最后的结束,也就是大家“言埃落定”时,本人作了如下的发言:
非常高兴聆听吴思老师的精彩演讲,深受启发,想简单谈几点感想,以就教于在座各位朋友和老师:
第一点,非常赞同吴思老师的总体判断:中国历史是“官家主义”的历史,中国社会是“官家主义”的社会,过去是,现在也几乎是。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永吉先生有个说法:中国文化是“官文化”。大抵不错。
第二点,我感觉,“官家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座各位朋友和老师,包括吴思老师在内,对这一点可能会有些错愕。我简单提示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角度,这就是励志图书(或成功学)基本上都要讲到的一个基本原则:先做人,后做事!或者叫,做事先做人。更有人提出:王者做人,匠者做事。
我非常赞同做事先做人的基本原则,因为这是有道理的。说到底,人类社会(或者说人群)是一个人的协调和组织问题,而不是一个物的协调和组织问题;孔夫子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道理可能也正于此。这就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最高权力更应该属于懂得做人、长于做人、心性成熟的人或人群的手中。用经济学的话讲,一个社会的最高权力自然会落于懂得做人、长于做人、心性成熟的人或人群的手中。
懂得做人、长于做人、心性成熟的人或人群,可能就是所谓“官家”或“官家集团”了。相比于其他人或阶层,所谓“官家”或“官家集团”似乎更懂得做人,更长于做人,心性更成熟一些。如果人类社会只是一个物的协调和组织问题,各方各面的专家无疑要更吃香。所谓官家,应该就是协调人际和组织人群的专家。
中国历史和文化五千年延绵不断,从博弈论来看,这是因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在社会的宏观结构上达到了博弈的均衡和稳定,中国历史“官家主义”和中国文化“官文化”可能就正是这样的均衡和稳定的反映。
第三点,历史已经证明,“官家主义”未必就是坏事。这一点刚才吴思老师已经谈到,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过去中国的“官家主义”就比欧洲的封建主义要好。吴思老师并生动地提到,过去中国“官家主义”的情形好比牧羊人带着几只牧羊犬放牧着一群羊,欧洲的封建主义则是一群豺狼虎豹围着一群羊。
第四点,想简单谈一下“官家主义”的未来命运,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从社会的宏观结构看,这是一个从“官家主义”向“商家主义”的转型期,或者说是一个从“官本位”向“金本位”的转型期。尽管社会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人的协调和组织问题,但社会上最大多数的事务已经商业化,因为它不只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相当大程度上,它是一切围着商业转,是商业化,这就决定了社会更需要懂得商业的头脑而不是长于做人的脑袋来协调和组织,换句话说,社会的更多权力应该属于“商家”而不是“官家”,从而也就决定了:“官家主义”会下降,“商家主义”会上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