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键是抓好项目建设。当前,随着大量项目的上马,建设与土地供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出现“征地难、难征地、项目等土地”的现象,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加快项目建设,定州在征地过程中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全市上下经过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严格依法行政,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愿参与、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工作才能取得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06年以来,省政府批复给该市2000多亩的土地征用手续,由于措施到位,没有出现一例因征地阻碍项目建设引起上访的案件,为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化宣传发动,变阻碍为参与 发挥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用,采取印刷宣传品,张贴标语、印发通告、出动广播车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让农民充分了解土地征用政策及我市制定的对失地农民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支持发展、服务项目的积极性。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党员骨干、致富能手、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项目建设带来的好处。同时,要求所有行政人员在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严禁使用“别有用心”、“不法之徒”等有伤群众感情的言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通过一系列政治思想工作,被征地群众不仅对占地毫无怨言,而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支持项目建设中来。
![工作成效显著 定州改进项目建设征地工作成效显著](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514875438900.jpeg)
二、创新工作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彻底改变过去先确定项目征地地块,再做被征地农民工作的办法,将项目内容和征地政策向全市公开发布,由符合条件的村报名,以村民的积极性和为吸引项目该村能够提供的优惠政策作为项目确址的参考依据,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大会,就引进项目进行一事一议,使全体村民达成自愿出让土地的共识,变“政府要征我的地”为“我愿政府征我的地”。对个别被征地农民的思想障碍,充分调动村委会和大多数村民的积极性,作为村民内部的问题,以村民自治的方式由所在村委会负责,妥善加以解决。村委会与各被征地农民签定协议后,同时负责组织本村村民给被征用地块圈建围墙(工程款按造价的2倍由市财政拨付),并欢迎企业进场施工,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变争利为惠民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舍得”理念,制定优惠政策,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按照国家和河北省有关土地法律、法规,按最高限确定了征地补偿标准,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二是除征地补偿外,按每亩每年800斤小麦、1000斤玉米的标准,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制发了粮本,在二轮土地延包到期前,由市财政将补贴款拨付粮局,被征地农民可以凭粮本,每年到粮食局指定粮站逐年领取粮食或现金;二轮土地延包到期后,依据当时土地承包政策调整土地,并对村集体继续给予补助。三是为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的问题,市政府协调用地企业,在企业招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失地农民,积极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 四、推进依法行政,变隐密为透明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坚持以人为本,在依照法律、依据政策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宜粗不宜细,不与民争利”的办事原则。工作中严格履行有关法定程序,全面落实“三公开一监督”,即征地政策、补偿标准、办事程序全部公开,全过程让群众监督,以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去赢得征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由于工作透明,程序严谨,占地380亩、投资1400多万元的国华定洲电厂贮灰场建设,占地190亩、投资1750万元的河北长安汽车公司商品车库房项目,占地189亩、投资7.4亿元的伊利液态奶项目,占地110亩、投资3.86亿元的河北旭阳120万吨焦化项目,以及占地960亩、投资15.5亿元的旭阳煤化工基地等重点项目征地工作迅速推进,没有发生任何纠纷。 (调研组长:王书利,副组长:曹金生、胡冬原,本报告执笔:刘常惠、孟亮)